有没有人长期是靠股票或者基金过生活的?
大家羡慕靠投资生活的人,也渴望成为那样的人。
影视作品中常有这样的高人,在现实中,你身边有吗?
渴望赢每一个来到股市的人都渴望赚到钱,大多是抱着机会来了赚一波离场。
都知道股票价格波动大,如果涨了不卖,就又跌了下来了。
可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赚到钱了,然后转入更多资金加仓以求赚得更多,结果成本摊高了,任何一个大一点的下跌都会收走前面的盈利。
本来赚钱的,是不会甘心的,于是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往往事与愿违,下跌趋势开始了,怎么做都不顺了。
理性看待价格波动,大跌后买入的就耐心等待,开始大涨了就不要加仓了,如果涨的多就开始减仓,涨的过多可以清仓了。
像最近上证指数在3200点附近徘徊,你觉得风险大还是机会大?
18年最低跌到了2449点,20年初因疫情爆发最低跌至2646点,22年4月在一片恐慌中又跌到了2863点。
从2008年到2022年,每隔一年都有个阶段性低点,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延续下去,但是估值已经很低了,中长期机会大。
无工资收入下的心态本金足够多,有没有工资收入都无关紧要。
在工作的同时,投资股票基金,即使出现本金亏损,心理也不会慌,因为除了相信股价能够重新涨上来,还有源源不断的工资收入。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结识了一位职业股民,不过他手里只有70万资金。
每次遇见他,聊起最近投资做得怎么样时,除了精神紧张手略有发抖外,没有别的了。
我知道他一直在亏钱,却无法帮助到他,因为他的执拗。
认识的另一位就截然不同了:50多岁,拥有一套市价1000多万的房子,股票资产近千万。
经常满仓1-2只股票,前些年满仓茅台和五粮液,这两年满仓比亚迪和宁德时代。
不管股价怎样波动,他自岿然不动。
和他聊天时,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自信和乐观豁达。
现实与理想不可预测的事情太多了,比如金融危机,身染重病等等,很容易打乱计划,现实与理想就产生了冲突。
给理想打个折,考虑到不及预期的情况,预留充足。
过上理想中的生活一年的家庭开支被现金分红覆盖住,就有底气去过理想中的生活了。
通过资金的合理配置,持有的股票基金每年会产生相应的现金分红。
拿到预算后,就可以制定计划,如何过好接下来的一年了。
搭配高成长的科技股科技行业里的公司具有高成长和不稳定的特性,竞争格局也不稳定,每家公司都有机会成为未来的龙头。
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为了既不错过科技行业的高速发展,又避免重仓某一只科技股的不确定性风险,我们选择分散持有一篮子科技股。
既可以选择分散持仓的科技主题基金,又可以买30-50只科技股。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稳定增长的现金流股息分红跟利润挂钩,只有利润不断增长了,上市公司才有可能逐年提高分红金额,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利润增长上,一个公司利润长期增长就需要营业收入保持增长。
在行业层面上就要求不断扩容,市场需求保持增长。
行业格局稳定时,行业龙头公司凭借规模优势,抢占中小企业市场份额,结果就是龙头公司获得了高于行业的增速。
在消费行业,选择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大概率能够得到稳定增长的现金流。
相比单个公司,指数基金在增长确定性上优势明显,因为整体上成分股的利润不断增加。
现金流充足的行业多吗?
如何选择现金流充沛的公司在A股每年的现金分红中,金融、地产、食品饮料、公共事业、采掘、家电、化工、建材、钢铁、运输等行业分红多,意味着它们的现金流很充沛。
现金流充沛的公司不容易破产,因为资金链断裂是导致公司破产的根本原因。
虽然都有很高的现金分红,但就未来发展前景来看,金融和食品饮料这两个大类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金融行业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食品饮料行业不断提价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最佳资产。
过去几十年,我国的城镇化带动了房地产与上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不会太大,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坐享发展红利躺赢了。
金融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竞争格局稳定,龙头效应明显,直接选择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重仓持有是最简单的方式。
在单一公司仓位比例上最好不超过30%,以降低认知以外的风险。
选择并持有有分红的基金我们这里只谈公募基金,其中又可以分为主动管理类和被动管理类。
被动管理基金管理费低,没有选股和择时要求,对基金经理没有依赖性。
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约80%的主动管理类基金跑输被动的指数基金,巴菲特也一直建议美国民众购买低成本的标普500指数基金。
在未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成熟,指数基金也将崭露头角。
从现在起选择有分红的被动指数基金,是一个好的开始,比如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沪深300指数基金,其中华泰柏瑞基金旗下的沪深300ETF规模最大,也不用担心流动性问题。
每年初有1.8%左右的现金分红。
如果你一年的开销是6万元,1.8%的分红率,就需要本金333万元;如果你一年的开销是16万元,1.8%的分红率,就需要本金889万元。
没有相应的本金,分红就无从谈起了。
挣够资本单身一人活到老,需要多少钱?
从四口之家到垂暮之年,又需要多少钱?
生活处处需要用钱,离开钱寸步难行,到底得多少钱啊?
一个普通工薪四口之家,在不生大病、不过奢侈生活的条件下,6000-10000元是能够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开支的。
如果还有房贷,还需要额外加上。
你说我有上亿身家,那我们在钱的烦恼上就没有交集了。
对于普通家庭,加上平均4000元的房贷和10000元的生活开支,一年就需要16.8万元。
未来30年至少需要504万元,实际数字远不止这些,因为未考虑货币贬值。
每个人情况不同,需要的钱的数量也不同。
比如生活在乡下,有土地种粮食、蔬菜和果树,宅基地上建好了房子,院里打了水井,有个好身体,生活上不铺张浪费,刚性生活支出也不大。
对于这样的家庭,多少钱够花一辈子呢?
就后十年来说,5000元一个月,一年6万就差不多了。
为什么要挣够钱?
想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如果告诉别人自己想做一个好吃懒做、碌碌无为的人,大概率会被人嘲笑。
不想上班,每天困了就睡,睡到自然醒,醒来吃点喝点,找人聊聊天,喝喝茶,一起做点共同感兴趣的事,每年花2-3个月时间去旅行。
逛街时遇上喜欢的东西只管拿,不问价格。
也许,有不少和我一样有这种想法的人。
然而,生活总是很忙,起得早,不想在路上堵车;上班时间很多事要做,挤不出摸鱼的时间;下班后要早点回家,给孩子辅导作业,又是一番情绪的翻江倒海;临睡前再做个复盘总结。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止。
在周星驰和马云的《天马行空 巅峰对决》中,周星驰被问起最喜欢《西游记》哪个角色时, “我喜欢猪八戒,因为我演过孙悟空,孙悟空要做太多事情”,他说, “猪八戒可以比较懒一点。
”懒一点挺好,不让自己太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示着我们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做人真累。
能够一生无忧无虑地活着,真好!敦行致远有了足够的本金,长期持有稳定分红且利润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或基金,获得逐年增长的现金分红。
以5-10年的视角看,资产大概率能够缓慢增值,忽视中间的涨跌波动。
搭配一篮子高成长的科技股,虽然现金分红少的可以忽略不计,但也带来了市值的增长。
因为波动很大,给予最高30%的资产比例。
整体上,既实现了缓慢的现金分红增长,也贡献了资产规模的增长,这是一条充满荆棘且曲折的漫漫长路,但愿我们敦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