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加碘盐,也很少有大规模缺碘导致疾病的记载?

2022-09-10
22 阅读

其实是有的。

不过更多的情况,许多人还没等到缺碘病发作就先一步魂归那世了。

古代吃盐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有毒。

底层的百姓们吃安全的官盐吃不起,就只好吃私盐。

大多数私盐的安全性没有保障,含有多种杂质,保不齐就有毒。

天天吃这种毒盐,压根撑不到缺碘病症出现就game over了。

所以你看,古代寿命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与食盐有关。

古代人缺碘不缺?

当然缺,普遍现象,底层百姓缺,官僚富贾也缺。

现在说缺碘会出现大脖子病,在古代这种症状称为“瘿”。

“智囊”一词便源于此。

《吕览》就记载:轻水所,多秃与瘿人。

《小品方》记载,长安及襄阳蛮人,其饮沙喜瘿。

《水经·沔水注》记载:盐井,食之令人瘿疾。

《吴船录》记载:自东川入峡,路至恭州,便有瘿俗。

山水皆有瘴,而水气尤毒,人喜生瘿。

《齐音》记载:女之滨济居者多瘿。

古人不知道瘿疾的病因是缺碘,多以为问题出在水质上。

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千年,一直持续到近代。

只不过,古人虽然不知道什么是碘,但摸索出吃海菜能治瘿。

《神农本草经》里就说:海藻主瘿瘤结气。

又如宋代《医说》里记载:华亭有一老僧,昔行脚河南管下寺,僧憧仆无一不病廖,时有洛僧共寮,每食取携行苔脯同餐,经数月僧颈赘尽消,若未尝病。

寺仆叹讶。

乃知海岸咸物能除是疾。

内陆地区没有海藻,这东西在古代内陆不作为菜,而作为药。

官僚富贾发现自己状况不对了,找大夫一看,买来海藻一吃,问题解决了,于是古代的官僚富贾的情况要好些。

底层百姓住到内陆,就算知道海藻能治瘿疾也买不起,那就只能硬撑着。

反正生活环境那么差,用不了几年人就没了。

此外,古代民间瘿疾没有闹得特别大,还得感谢我们的食俗,逮什么吃什么。

王燾《外台秘要》里记载,通过食用用羊和鹿的靥治疗瘿疾。

换句话说,吃羊脸、鹿脸、羊脖子、鹿脖子,都能治瘿疾。

虽然《外台秘要》只提到羊和鹿,但吃其他动物的脖子也有同样的效果。

为什么呢?

因为动物的甲状腺也在脖子这,它们的甲状腺里好歹还有点碘,人吃了也能补充些。

人有什么不吃的?

别说古代,就算近代还有人吃痘肉、血脖呢。

在古代,人们为了果腹,基本不会放过动物身上任何地方,只要吃不死,都会尽量吃掉。

底层百姓吃不起羊、鹿,但是偶尔吃点猪、狗什么的,在吃这些动物的脖子的同时,顺便把它们含有碘的甲状腺也给垫巴了,歪打正着,解决了不少问题。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