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宋江的真实结局是什么?
2022-09-10
3 阅读
历史上真正记录宋江起义的是《宣和遗事》,但《宣和遗事》并非正史。
我们读《水浒》也不必追究其中的人物和事迹是否真实,而应当从小说之外去寻找作者写书的用意。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王朝最为特殊,一是宋朝,二是明朝,这两个王朝最为明显的共同点,第一是通过造反取得政权,第二是王朝发展到顶峰出现了社会治理失败,激发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最终导致王朝覆灭。
作者看到了大明朝潜在的深层危机,巧妙地借宋朝来隐喻本朝,试图揭示明朝正在走向覆灭的事实。
因为宋江36人造反的故事本来就是介于传说和史实之间,不可细考,作者因此可以置身事外,不必承担文字狱的罪责。
真实的历史反而是作者必须竭力避免的,所以小说中的真实人物结局不是作者的本意。
有人说水浒中表达了忠君和招安的政治取向,有农民起义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但仔细阅读原作,这些言论恰恰是作者反对的。
小说中力主招安的忠君派,最终全部都没有好的结局,作者并没有采用《宣和遗事》野史中,宋江最后官至节度使的记载,反而不遗余力地对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大加推崇,以致水浒人物在民间流传甚广,历久不衰,这样的人物结局安排,说明作者并非主张忠君思想,而是强烈的平民英雄意识。
由此来看,宋江的人物结局真的不重要,通过《水浒传》,我们看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力量是蕴藏在平民百姓中的正义呼声,均贫富,等贵贱从来都是社会平衡的真正法码。
毛泽东主席对《水浒传》也是高度重视,对作者的平民思想也是大加赞扬,他认为梁山好汉都是敢于反抗的英雄。
毛泽东永远都是和人民站在一起的真正的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