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大山在相声界是什么辈分?
大山是相声名家姜昆的徒弟,1989年在北京大学举办了拜师仪式,摆知也是北大掏钱承办的。
大山简介大山原名马克·罗思韦尔,加拿大人,出生于1965年。
1984年大山考入多伦多大学东亚系,攻读中国研究。
当时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路世伟。
1988年大山毕业后,获得全额奖学金,入选中加两国互换学者交流项目,被派到中国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大山参加了中央电视台1989年的元旦晚会,在小品《夜归》里面扮演一位名叫“大山”的中国青年。
金发碧眼的“大山”穿着军大衣,一口带“洋腔”的普通话给全国电视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从那以后,他就正式改名为大山了。
大山性格开朗,风趣幽默,中文还非常流利,对中国的许多事物都特别感兴趣。
大山是学中文的,又生活在北京,很快,他就对中国的相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后来大山千方百计托人,找到了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对姜昆说要拜师学相声。
大山如愿以偿成了姜昆的徒弟,他对中国也有了更深的感情,酷爱中国和中国文化。
1993年,大山和一位中国姑娘喜结良缘,几年后,儿子和女儿也先后出生。
为了避免外界的打扰,大山把妻子和儿女都送到了加拿大。
而他自己留在中国,在中国和加拿大之间奔走,为中国和加拿大的文化交流做了不少工作。
大山拜师姜昆1989年上半年,大山千方百计托人找到姜昆之后,非常诚恳地说:“中国人都说说相声非常难,我这个外国人就是要选中国最难的事做,我相信我能做好。
我除了跟您学艺,我还要好好孝敬您和师娘。
”姜昆当时并没有答应,而是说:“你的决心不错,咱们以后再说吧。
”大山并没有气馁,他又多次上门求教,姜昆经过了解和考察之后,决定收下大山。
姜昆还是一位书法家,他为大山写了一幅条幅:“对同道心存平实,于艺术怀抱忠诚。
”紧接着姜昆和妻子又专门到北京大学留学生宿舍,看望了大山,并详细询问了他的衣食住行。
在北京大学领导同志的支持和参与下,在北京大学留学生餐厅举行了隆重、简朴的拜师仪式。
拜师仪式由李金斗主持,陈涌泉、唐杰忠等相声名家都亲临现场,见证这特殊的拜师仪式。
按照老规矩,徒弟拜师要向师父、师娘行跪拜大礼,姜昆非常开明,只是让大山用三鞠躬代替。
大山向师父师娘三鞠躬,又向在坐的师祖、师爷、师伯们三鞠躬。
按照老规矩,拜师仪式之后要摆知,也就是请来宾吃饭。
这个钱应该由大山自己掏腰包,可大山只是一个穷学生,姜昆也不富裕,按姜昆原来的计划,由他自己拉赞助。
北京大学的领导同志听说后,对姜昆说:“大山的拜师仪式也是丰富留学生工作内容的一种方式,费用应该由我们北大自己来解决。
”恭敬不如从命,最终拜师仪式取得了圆满成功。
就这样大山成了姜昆的徒弟,是中国相声第九代传人,大山也是第一个进入相声族谱的外国人。
在姜昆的教导下,大山进步很快,曾经好几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洋笑星”。
最近这几年,大山基本上不上台说相声了,偶尔还能看到他说脱口秀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