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书,现在自己平庸,却为什么还要叫孩子多读书?

2022-09-11
4 阅读

《行为设计学》中有一个案例:「一个高中代数老师舍曼在回答孩子们什么时候会用到代数时,他的回答如下:“永远不会,你永远都不会用到。

”然后,我会提醒学生,人们练习举重,绝不是为了哪天有人硬要把他们摁倒在地、胸口再放上哑铃的时候能举得起来。

你练举重,是为了能够在打橄榄球时放倒防守前锋,是为了能扛得起煤气罐,是为了能把外孙高举过头顶,而不至于在第二天肌肉酸痛。

你要做数学题,是为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让你将来可以当个优秀的律师、医生、建筑师、监狱长或者家长。

数学就是思维的举重训练。

对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数学就是思维的举重训练。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学习一项能力并不一定立竿见影产生效果。

而是为将来的很多能力打下基础,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就像强身健体对人生的意义。

自从去年开始,我重新开始了读书,有人问我,过几年就退休了,看看电视剧逛逛街不是挺好吗?

我也会想年纪一大把,又很难升职加薪,更难去换一个领域,读书又是为了什么?

其实,读书在开始的时候,源于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不爱学习,电子产品不离手,为了影响孩子,制造一个学习的环境,我假装拿起了书本读起来,更多是为了做做样子,没想到,看到了很多好书,慢慢的读书变成了一种享受,让我看待问题的格局变得不一样,对待孩子,对待夫妻关系都有了更加积极的视角,原来爱抱怨、爱挑刺儿变成了理解与包容。

也许我的工作能力没有什么变化,也不会让我有更多收入,但是生命状态不一样,变得充实、丰满,因为读书遇到了更多的有趣、有爱、有格局、有志向的人,不再沉浸在无聊的打发时间的状态中,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啊。

记得《刻意练习》这本书中说到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比普通人要相对更大,就是因为他们需要经过严格的地图与导航记忆,所以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大。

因为需要记忆练就了强大的大脑记忆力,而强大的大脑记忆可以促进他们去发展更多的能力,但是一定没有人想通过熟练记忆地图去加强其他方面记忆力。

因与果并不直线相连,但是却不妨碍它们互为因果。

这也是为什么说: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因为一切都会有结果,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可能这就是对为什么要学习的解释吧。

有些事不必过分追求结果,努力永远不会错。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