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人体有一个按摩排湿口,这个口在哪里?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的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是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这湿就像是黏滞的脏东西,逮着什么就跟什么混在一起,十分难缠,很多时候就算我们吃再多祛湿的药也无济于事。
湿气重的人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觉得困重,觉得全身像是被困在一个无形的东西里面或者像是被什么捆着、束缚着(像穿了紧身且没有延展性的衣服一样),施展不开的难受,四肢也觉得特别沉重,如同捆上沙袋一样,抬不起手脚。
而这些感觉通过按摩会得到改善,按摩的这些部位就被认为是排湿口,通常认为按摩以下穴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1.百会穴位置:头顶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感。
2.风池穴位置: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的分别按压在两边的风池穴上按摩3~5分钟,力度应该有稍酸痛的感觉。
3.大椎穴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
取穴的时候活动颈椎,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4.曲池穴位置:位于肘关节,弯曲胳膊肘时,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时。
按摩方法:用拇指在该穴位上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按摩3~5分钟。
曲池穴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湿热”引起的各种不适有好处。
5.丰隆穴位置: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外膝眼和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同曲池穴。
丰隆穴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主要的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6.阴陵泉穴位置: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取穴时顺着小腿内侧往膝关节方向摸,膝窝下凹陷处即是。
这穴位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胃运化水湿,经常按揉阴陵泉可健脾化湿,帮助解决体内有“湿”或者水肿的问题。
7.涌泉穴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
涌泉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
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抛开穴位不说,其实我们经常久坐,或者因为工作长时间维持一个动作姿势时间太长,又或者因为不良的姿势体态,会让我们的身体一些 部位过度劳累,这些部位的肌肉变得疲劳,一些部位甚至会有慢性的损伤存在慢性炎症的也会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比如觉得整个颈椎、肩膀不舒服,背部不舒服,腰部不舒服,臀部酸痛,大小腿、手臂沉重无力,抬举不利的情况。
我们可以考虑对一些常见的肌痛点(触发点、扳机点)进行一些按摩消除,之后我们就会觉得浑身都会轻松 不少。
建议你了解几个常见的触发点尝试去按摩,自己按摩不到的位置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一本叫做《触发点》的书籍可以很好地帮助到你。
)此外,这些问题不管是因为湿气重,还是因为肌肉过度疲劳导致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与我们缺乏锻炼有很大关系,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能会帮助我们解决掉很多一部分问题,当然想要得到更彻底的改善,或许你应该做一些特别的训练,比如强化一些必要的肌肉。
比如你平时低头多,那么就需要多做抬头抗阻的训练强化颈椎后侧的肌肉,让它在你低头的时候更加耐受疲劳。
就按摩排湿的问题,零零总总说了关于触发点、肌肉的强化训练等方面的问题,意在让你清楚所谓的湿气重的症状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不必太过拘泥于一种,只要能改善问题的方法就是方法。
除了穴位按摩不妨也试试我接受的后两种方式“排湿”,改善身体健康。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如果觉得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