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发作怎么办?

2022-09-13
42 阅读

大别山鹰答疑:水稻二化螟发作怎么办?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统称为水稻螟虫,也叫钻心虫。

钻心虫一生要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生长阶段:成虫是一种小型蛾子,雌蛾体色黄白,前翅三角形,淡黄色,中间有一明显黑点,腹末有一束褐色绒毛;雄蛾较小,淡褐色,从翅尖至后缘有一条暗褐色斜纹,翅中黑点不明显,外缘有7~9个小黑点,腹部细瘦。

虫卵产于稻植的叶片上,卵由数十粒至百余粒聚在一起成卵块,其上覆盖黄褐色绒毛,象半粒发霉的黄粒。

幼虫长大后,头部黄褐色,胸腹部淡黄色,背面有一条半透明的有线。

幼虫老熟后,在稻基部茎内化蛹,蛹圆筒形,雌蛹较粗大,黄绿色;雄蛹较瘦,淡黄色。

由于螟虫是以初孵化出来的幼虫从叶鞘脉间地蛀入水稻内部取食生存,其发生量与当时水稻生育期有密切关系。

秧苗期,叶鞘脉间窄,幼虫难以侵入,在侵入过程中死亡率高;分蘖期,叶鞘脉间变宽,且组织松软,侵入率高;圆杆拨节期,有多层叶鞘包裹,易于侵入,至破口期,侵入更是有隙可乘,侵入率高;齐穗后,稻茎组织逐渐硬化,初孵幼虫侵入逐渐困难。

因此,水稻的分蘖期和孕穗期末至破口抽穗期,是水稻最易遭受螟虫危害的危险生长期,若水稻的危险生长期正遇上卵块孵化盛期,田间卵量又大,如不及时防治,螟虫危害就十分严重。

螟虫一年会发生4代,所以常常讲的一化螟、二化螟、三化螟、四化螟就是螟虫发生的代数。

一代螟虫出现在5月中旬至下旬初,危害分蘖期的水稻,形成枯心苗;第二代出现在7月上旬,危害破口抽穗期的水稻变成白穗;第三代出现在8月上、中旬,危害二季水稻;第四代出现在9月中旬。

由于气候的影响,不同的年份各代发生期会出现一些波动,因此,要灵活进行防治。

水稻螟虫的防治以药剂为主,凡分蘖期平均1平方丈内有1.5个以上卵块;破口抽穗期每平方丈有1个以上卵块的田,就需要施药防治。

当第一次施药后,再过7天重施一次药。

防治螟虫的农药有:18%的杀虫双水剂每亩用200毫升;杀虫双和BT乳剂各100毫升;95%的杀虫单35克。

上述药剂兑水75千克喷雾,喷雾应在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2点钟以后进行。

喷药后如半个小时内下雨,需要在天晴后补施。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愿我的观点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