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妈祖的关系,为什么天津有妈祖公园?

2022-09-13
2 阅读

福建人把这个习俗带过去的。

妈祖信仰起源于北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很多人肯定都听过几个说法: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三个方向,其实还有一个“北”,叫上北原,也有叫上北洋的。

元明时期,福建沿海的居民北上,把东南沿海的风俗带到了北方。

东南沿海好地方,多少年来没什么战乱,比较平安,经济也发达,曾几何时,泉州港是华夏第一大港。

但是这也带来了坏处,因为太安稳了,谁都想往这跑。

自己人也就罢了,关键是还出现了大批的海外移民。

而这些外来户还都有点实力,他们的到来,让福建整体上更加富饶,但也挤走了一批原住民。

福建这地方号称“八闽”,即福州、建州、兴化、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处,但也同时指福建有八处大山,所以福建又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无所谓,水少,尤其是田少,是问题。

有实力的外来户挤跑了原住民,原住民没田没家财,活不下去了,只能沿海岸线北上,这一路上就遍布了八闽移民,江浙山东都有,移民人数最多的是山东,而最后选择在天津定居的福建人亦不在少数。

其实天津还不算福建移民最远的地方,最远的都到了东三省了。

天津之所以能留下那么多福建人,因为天津是天下渡口,地理条件优越,“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嘛。

但天津原本不是大城,仅仅是卫戍,“天津卫”嘛。

南方移民到了天津以后,天津才被开发得富饶起来。

福建人的信仰习俗就这样传播到了北方的天津,而且还有一句话:“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这也能从侧面说明,天津的富饶,是那些东南沿海到了天津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而信仰这个玩意,古往今来,在全世界都一个德性,跟你一样——嫌贫爱富。

福建人到了天津创业,发了,他们信仰的天后娘娘,也就是妈祖的名声,随着经济而扬名。

有钱人信妈祖,捎带也影响了穷人,穷人也开始信妈祖,一来二去就成风了,成了天津的民俗。

妈祖天后也称“天妃”,古代在天津还有一处“天妃宫”,供奉的也是妈祖。

元代,那时候天津叫“直沽”,元代朝廷在直沽兴建了两座妈祖庙,当时叫灵慈宫。

百姓俗称的话,大直沽这个又叫“天妃宫”,小直沽那个,就是今天的天后宫,只不过天妃宫已经没了,现在叫“元明清天妃宫博物馆”。

都说找天后娘娘拴娃娃,但实际上这是个讹习,是后世的将错就错。

因为拴娃娃这事,一开始时不归天后娘娘管。

早年间天津人就有拴娃娃的习俗。

福建人带来妈祖信仰以后,天津人到天后宫拴娃娃,是因为天后宫里不止供着妈祖,也供着送子娘娘,又称碧霞元君、泰山奶奶,这个才是拴娃娃业务的负责人。

北京那边,比如相声《拴娃娃》里说的妙峰山,那里供的就是碧霞元君。

换句话说,神仙也是各司其职。

妈祖是不管拴娃娃的事的,要拴娃娃得找老娘娘,也就是送子娘娘。

不过到了明代中前期就逐渐搞混了。

可能大家觉得妈祖神通广大,能者多劳吧,结果娃娃拴着拴着硬是从送子娘娘那拴到妈祖那去了,俩神仙一起负责了。

并且这个风俗还返流,从天津又折回到东南沿海。

明中期以前,东南沿海原是没有向妈祖求子这个做法的。

明中期,在天津发展起来的福建人回乡探亲,把在天津那一套的做法又传回了福建,福建人反过来跟天津学,学着向妈祖求子,再后世,向妈祖求子就逐渐普遍起来了。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