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开头,施耐庵将梁山好汉写成是妖魔的转世,有何深意?

2022-09-14
1 阅读

这是个好问题!《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

因为水浒宋江等人的故事是以宋朝的真人为原型,从宋元的戏曲剧本中提取素材,因此许多研究者把里面的情节联想到宋朝的历史,比如赵匡胤的陈桥兵变,还有斧声烛影,金匮之盟,二圣蒙难等等,笔者也不敢枉自断言没有道理。

但笔者以为,作为作者的施耐庵,既然生活在元末明初,那他似乎不应该对影射宋朝的历史那么有兴趣,他的兴趣点应该主要还是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就像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要表达的还是对当时抗战中的国共两党的期望;写《屈原》,还是为了唤醒处在亡国危险中的国人,起来同日本侵略者殊死一搏。

所以笔者觉得,施耐庵笔下《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应该就是当时处在元明朝代兴替时的各路风云人物。

并且他所谓的“妖魔”,也不能简单地就视其为贬义的贬损。

所谓“妖魔”,基本有三层意思,第一是自身强大足以为害为乱;第二是扰乱社会,恐惧人心;第三是心狠手毒,杀人无算。

对照梁山众人,似乎都能对应的上。

但也需要区别对待,细加分析。

第一是毋庸置疑的,梁山众人虽然能力有大小,但都有武艺绝活,自然是强大的。

第三就不一定,梁山上诚然有李逵这样以砍人为乐事的,也有王英燕顺这样吃人肉的,还有孙二娘这样卖人肉的,但更多的是卢俊义、鲁智深、杨志、林冲、关胜、呼延灼、花荣这些人,他们有一身本领,却不得不顶着草寇的名号在梁山栖身,自身也没有什么恶行,和妖魔似乎也挂不上关系。

第二就需要认真地思考了。

要说扰乱社会,他们都有份,但更要看扰乱的是什么社会。

北宋的中后期在政治日益腐败的作用下,社会逐渐的腐朽,乡村开始破败。

同时围绕王安石变法的新旧党争,让士大夫阶层也开始裂解。

武将们则在宋朝重文轻武的统治思想下,和对辽金夏战争收获的一次次失败里垂头丧气。

就是说这个社会整体已经处在了大乱的边缘上,而不是说出那么几个“妖魔”式的人物就把社会扰乱了。

元末明初的社会状况与其基本是类似的,也是经过了大乱。

而那些起义军首领,如刘福通、韩山童、徐寿辉、郭子兴、彭莹玉、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朱元璋等等,在地主阶级和他们豢养的读书人眼中,就成了扰乱天下的妖魔。

甚至往往杜撰他们都是上天的恶星临凡。

更何况元末的农民起义还有明教、白莲教这些被称为“魔教”的社团组织在发动和组织。

但是施耐庵老先生虽然称他们为妖魔,但显然却总体是欣赏的态度。

比如许多实力强大的山野贼寇,没有进入梁山,也就没有资格被归入梁山的天罡地煞行列。

像史文恭,瓦罐寺的和尚、李鬼等等。

就是说《水浒传》里被冠以妖魔的人,是有门槛的,不是说占山为王,拦路剪径,打家劫舍就是妖魔,还必须进入到天罡地煞对应的名单上才行。

这些妖魔虽然也良莠不齐,但总体上都是团结在一起,对着腐朽黑暗的元末社会开枪亮刀的。

(这就归不进水浒传的妖魔)因此,所谓妖魔的转世,笔者以为应该是对当时天下各路起义军首领的影射,而绝不是从宋朝的历史中去影射。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