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人是今天什么族?为何能被中原接纳?
沙陀人在北宋初期就已被汉化,到今天已经融入中民族之中。
沙陀人不是被中原接纳,而是内附唐朝,慢慢的与汉人融和。
沙陀族,为西突厥别部。
别部,即是其它小部落,不是突厥的嫡系,这种小部落在西域很常见,即谁强大就依附谁。
所以沙陀在依附唐朝(北庭都护府),突厥,吐蕃,回纥之间反复横跳。
“初,北庭、安西既假道于回纥以朝奏,因附庸焉。
回纥征求无厌,北庭差近,凡生事之资,必强取之。
又有沙陀部落六千余帐,与北庭相依,亦属于回绘纥,肆行抄夺尤所厌苦。
”787年,吐蕃开始急攻北庭,到790年,北庭被攻陷,沙陀也投降了吐蕃。
吐蕃迁沙陀部落到了甘州(现在的甘肃省张掖)。
因为沙陀劲勇冠诸胡,吐蕃寇边,常常以沙陀为先锋。
沙陀在甘州居20年后,回纥攻打吐,取下凉州。
“吐蕃疑尽忠持两端”欲迁沙陀到河外,这里的河外极不易生存,沙陀为保证部族生存。
于元和三年(808)率领三万部落到了灵州(今宁夏灵武)塞,也就是决心投靠唐朝。
此时唐朝是晚唐,唐宪宗白白得到这支生力军,极为重视,唐宪宗还召见沙陀首领朱邪执宜,并给他“金币袍马万计授特进、金吾卫将军”。
而内附唐朝,并得唐朝的承认,其代价就是协助唐朝镇压反叛的藩镇和农民起义——“沙陀始归命天子,仰哺于边,世喋血助征讨,常为边兵雄。
”而找唐朝内部的“叛乱”,对沙陀而言,困难不大。
比如810年,唐朝廷命河东范希朝等四军讨伐镇州(今河北正定)王承宗,朱邪执宜率领700为先锋。
在这次战争中,朱邪执宜与王承宗埋伏在木刀沟的数万相遇,飞矢雨集,执宜率军杀入敌阵,李光颜等乘之,斩首万级,大败镇州。
元和九年(814),朱邪执宜随李光颜讨伐淮西的吴元济。
大和(827一835)中,柳公绰成为河东节度使,奏“隆北沙陀素为九姓、六州所畏”,请委任执宜治理云、朔等塞下十一个废府,以防御北边,号称代北行营。
反正是唐朝那里有麻烦,前锋精兵必然有沙陀人,沙陀骑兵也极猛,经常是几百人横穿数万人。
由沙陀族首领被赐“李姓”,比如朱邪执宜的儿子朱邪赤心,汉名为李国昌,朱邪赤心的儿子就是李克用。
本来以唐朝鉴于“安史之乱”的原因,不可能给外姓多大的权力,且始终在防范沙陀族。
结果在868年爆发了庞勋起义,起义军控制了唐朝的江、淮运输线。
而晚唐财政就靠着江淮几等交钱,财路被切,唐朝必须立马恢复。
于是,委任朱邪赤心为太原行营招讨使、沙陀三部落等军使,朱邪赤心率领军骑三千跟从康承训的大军出征。
“赤心以骑五百掀出之。
(庞)勋欲速战,众八百,短兵接,赤心勒劲骑突贼,与官军夹击,败之。
其弟赤衷以千骑追之毫东。
”’平定庞勋起义以后,朱邪赤心因功进大同军节度使。
这次上任为节度使后,沙陀的境况开始改变,因为节度使统帅的士兵是招募和长期统帅的,节度使所管地区“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总之就是节度使在自己统治的地方不仅有兵权,还有行政权和财政权,这样沙陀军摆脱了以前受他镇统治的局面。
沙陀族是靠能打获得生存空间的,且沙陀在唐朝边地多年,早就开始慢慢汉化。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用”唐“为国号,就是一个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