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城市的虹吸效应?
要想比较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好,还是与周边城市相辅相成好,首先需要了解大城市的虹吸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在大城市的周边,所有的资源都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在资源集中的情况下,进一步发展,又再次吸引其他城市资源,而其他城市因为资源减少,导致发展放缓,或者停止发展的现象。
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成都,在近年被大家戏称为“成贯吸”,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虹吸效应。
可能从其他资源了解不够直观,我们以人口资源为例,从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期间,成都常住人口增加581.89万人,增幅38.49%,可能很多人说作为省会城市,这也还好。
那再看看四川的其他地级市:巴中,增长-57.09万人,增幅-17.39%;内江,增幅-15.18%;遂宁,增幅-13.18%。
全省21个地市州,负增长的占13个,而在正增长中,排名第二的是凉山州,增长7.18%。
而在负增长的城市中,绝大部分人口是流向了成都,剩下的少部分流向了其他城市。
而离成都最近的德阳市,十年时间,流出15.96万人,从经济上看,2021年国民生产总值2656.56亿元,相比上年增长8.7%。
从总是看经济似乎并没有影响,而且增速还较快。
再来看看各产业的贡献比例,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4:47.3:41.3调整为10.6:48.3:41.1。
德阳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从本产结构来看,工业占比是在提升的,而这种提升来源工业技术的升级。
而成都2021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9916.98亿元,三产增加值比例是2.93:30.70:66.37。
可以看出成都的发展速度明显比德阳快,而且更加接近发达国家城市的三产分布(第三产业占比70%以上)。
对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带来的周边城市房价的影响来说,肯定是有的,最明显的是房价增长速度减缓。
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绝对的,随着虹吸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周边城市就会开始分担中心城市的居住压力,在交通改善的情况下,中心城市的居住开始向周边城市转移,必然会带来房价的上升。
其实在“成贯吸”这个称呼流行之前,还有一个更流行的城市词语叫“十三太保”。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说的是江苏,江苏因其地理位置和早期的发展规划,形成了全省相对均衡的发展,各地市的生产总值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甚至是县一级城市都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而作为西部的内陆城市,受其地理条件和本身资源分布来看,四川想要实现各地级市的齐头并进显然是不太现实。
所以说有限的资源向大城市转移也就成了发展的必然。
但是一味地将资源向大城市转移,也必然会带来其他城市的发展受阻,因此,各地级城市应该结合自身特色,另辟蹊径,避开中心城市的资源吸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城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