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卫青、霍去病为何落选武庙十哲?谁落选让你最意外?

2022-08-08
4 阅读

没有意外的,周亚夫在他的那个年代是强,但他根本不具备进入武庙十哲的任何资格。

单就周亚夫的功劳和水平,放到咱们整个中华历史上,都进不了一流。

卫青、霍去病,那的确是牛逼。

这两个人都是我很喜欢的年轻军事将领,可如果让他们跟武庙十哲里面的人比,实话实说,综合能力有一定差距。

武庙十哲里的人物都是什么水平,都是什么影响力。

那都是听了名字就能让人抖三抖的狠人。

左列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右边的是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咱们先说什么样的人能进入到武庙十哲中,“哲”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思想的意思,放在这里就是军事理论的意思。

简单来说,武庙十哲这里面的十个人,都是在中国军事理论上有过突出贡献的人。

而且,这十个人中,除了韩信这个在军事能力上强大逆天的人之外,其余人都是有“出将入相”的经历的。

换句话说,武庙十哲不仅仅是军事能力够强悍,而且还要在“文”上也有着相对的贡献才能列入其中。

毕竟,武庙十哲是武庙中的十个原始股东,在组建的时候,会考核得非常严格。

比后来公司夸张后的水分要低太多了。

武庙在开完扩大会议后,列入的那些人里,很多根本就不够格。

李广、杨素、韩擒虎这个水平线的人物都能加入其中,可见武庙的质量了。

要是只说战功,以卫、霍二人的实力,是足以与二李、乐毅相提评论的,甚至说还要高于他们: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绝大幕,破寘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

虽然匈奴并未在卫、霍的时代对大汉称臣,但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点,卫、霍二人为中原所立的开疆扩土之功,是截止到他们为止,中华信史所记载的,最恢宏的功绩。

仅此一条,卫、霍二人就足以彪炳青史,为后世人所纪念。

不过,功绩归功绩,这倒并不能让他们进入到武庙十哲。

两人之中,霍去病是天妒英才,仅仅在军事领域露出光芒之后,就英年早逝了。

于霍去病的一生,没有过入相的经历,也没有时间让他在军事理论上做出贡献。

而卫青,虽然有“入相”的机会,可他的性格低调,不喜张扬,就算身居太尉,也并没有以“入相”自居,反而是闭门谢客。

至于说到军事理论上的著书立说,卫青也是没有做过。

我们再来看一下武庙十哲中的人物,就拿十哲中大家争议较多的司马穰苴来举例子。

司马穰苴所创作的《司马法》是历代军事理论家著书立说的关键证据。

其影响之甚远,司马迁也早就阐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曪矣。

一句话说,《司马法》以及司马穰苴,就是继姜太公之后,为中国军事理论承前启后的人。

于理论方面,除了孙武,无人能撼动司马穰苴。

另一个大家可能会存在争议的人,或许是乐毅。

乐毅是否有理论著作传世,这是一个存在于野史中的争论。

但以乐毅的个性来看,他是那种会著书的人。

除此之外,乐毅在他的那个年代所起到的作用,莫说是弱燕,就是整个战国也罕有人及。

弱燕身为战国最弱的诸侯国之一,大家能够接受由乐毅担任五国联军的统帅这就是最好的表现。

武庙十哲中,也只有乐毅一个,担任过联合作战军团的统帅。

至于后来,虽然乐毅因谗言而不得不奔走他国,可他的结果并不算差: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

此时节的乐毅自然不再是军事统帅了,却同时受到燕、赵两国的礼遇,他在这段时间里,应该是做着外交工作,而且还不错。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