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对八九十年代的老师业务水平推崇有加呢?
2022-09-15
28 阅读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好的,有差的,水平良莠不齐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在进步,不能总说老的就比新的好,八九十年代,老师的学历普遍不如后面的。
我们也知道,学历并不完全代表水平,当年的确有很多责任心强、水平也高的老师,但同样也有文革时代混日子出来的,水平低,责任心等于零的,很多。
我说的混日子那部分,现在大多在退休的边缘吧,看看我们周围,或者认识的老师,就有一部分,是在文革时期没读过什么书,只知道跟着红卫兵屁股后面造反的,这些人初中毕业也就分工了,有的在恢复高考后竟然也混进了大学。
恢复高考之后,最开始的几批学生,年龄相差极大,水平相差极大,工作态度相差极大。
好的不必说,我们说差的吧:请问在八九十年代读书的人,有几位没遇到过水平极差的老师?
狗屁不懂的大有人在,混了个大学文凭,结果在学校连课都无法上的也不少吧。
那时候,小学和初中的“副科”往往就是带着上的,音乐美术体育历史地理生物这些老师,很多是课时不够,搭几节给他,或者就是教不了其他主科的,课堂上只会照着念书,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大有人在。
回过来说,八九十年代老师平均业务水平并不比现在高,而且还有一部分极差的混在教师队伍里。
但那个时候,责任心强的老师应该比现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