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叛逆期,作为家长的你遇到最大的叛逆事是什么?你当时是什么心情和想法?
谢谢你的邀请。
孩子出现“叛逆”,父母该为他而高兴。
叛逆是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正常行为反应。
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三大叛逆期:宝宝叛逆期(2~3岁)、儿童叛逆期(6-8岁)和青春叛逆期(12~18岁)。
这几段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萌芽,尤其是在青春叛逆期,孩子往往表现出一些不听话、爱顶嘴、我行我素、对着干等叛逆行为,有时会让家长十分苦恼。
其实,如果孩子进入了叛逆期阶段并表现出了叛逆行为,家长也不要抱怨和苦恼,而是应该感到高兴。
这说明孩子开始“长大”了,有自己独立的认识、见解和判断力,不再完全相信父母权威。
只要家长因势利导,做好交流沟通正确引导即可。
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既不能压制打击,采取强硬措施,实施“语言暴力”,甚至大打出手;也不要放任不管,任其发展。
“高压”下的孩子表面上是言听计从,实际上可能会关上与父母交流的心门,导致误入歧途。
缺乏指导、放任自流的孩子一旦行为发生偏差,家长则悔之晚矣。
当孩子进入到青春叛逆期并岀现了叛逆行为时,家长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内心深处要保持一种尊重孩子、平等相处的态度,不要再当成是不懂事的“小孩子”,要引导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
要善于引导孩子倾诉内心,父母要多倾听,适时进行引导,切忌打压“泼冷水”,否则就会切断与孩子交流的途径。
家长要学会多用“我建议”、“我认为”、“你觉得”、“你看吧”等词语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建立自我作主的信心。
与孩子交流时尽量不要谈论学习成绩,除非孩子自己提起。
可以谈论一些家事,在学校的一些趣闻趣事,再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家长切记“话唠”。
家长要相信孩子,允许犯错,不要再事事包办代替。
孩子终究要长大成人,要走入社会。
家长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应尽量给予表扬,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