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办去档案馆,值得吗?
2018年可以考虑去,现在不推荐。
2018年前,档案局是独立机构,与档案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且很多都是参公管理。
从县委办科员提拔到档案系统工作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很大概率会任档案局副局长兼档案馆领导职务,身份虽然从公务员变为了事业,但仍然参照公务员管理,与行政机关交流没有什么障碍,且工资和晋升待遇都与公务员一样。
作为一个28岁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提拔机会当然要把握。
一个副科在县里是什么概念,相信经历过的人都清楚。
2018年中央自上而下机构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被剥离行政职责改公益类,不再保留“事业局”,包括档案局在内的很多参公性质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全部被清理。
档案局的行政职责被划转到党委办,公益类职责整合到档案馆,人员随只能划转分流安置。
也就是说,档案馆现在几乎可以百分百确定是公益类事业单位,三定规格为正科,即管理七级。
从县委办科员提拔到档案馆副馆长(管理八级,副科),意味着:1、身份要彻底转换。
即:从公务员变为纯事业人员,以后再想回行政机关必须走调任或参加换届选举,需要强大的助力;2、待遇要大幅下降。
具体来说要损失三笔收入:一是车补,科级每月六七百,一年就是七八千;二是年终绩效,公务员比事业编普遍高,差距保底在五千以上,多则上万;三是相关津补贴。
比如通讯补贴,公务员有,事业编一般没有,一个月一两百,金额不大,蚂蚁腿也是肉。
3、晋升空间受限。
公务员横向和纵向的提拔交流空间比事业编大是公认的事实,而且,公务员还有职级并行制度,现实和政策叠加优势使得公务员的晋升往往快于事业编。
换言之,如果留在县委办,以后提拔副主任,有很大的机会到乡镇和县直部门担任一把手,进而获得提拔副处的机会,而如果留在档案馆,馆长最多正科,从副馆长到馆长还有一个大台阶,意味着以后很可能在档案馆终老,还不一定能有当馆长的机会。
与在委办的向好前途相比,档案馆要暗淡得多。
当然,去档案馆也有好处,轻松,压力不大,有意躺平把重心转向家庭的可以考虑去。
否则,强烈不推荐,毕竟才28岁,人生才刚刚开始,早早把自己放到这样一个单位,于能力于前途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