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单上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有什么区别?

2022-08-08
12 阅读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的重视,经常会听医生说:你的糖化血红蛋白多少?

那么,大家糊涂了,糖尿病不就是看空腹、餐后和运动后血糖吗?

怎么要问糖化血红蛋白?

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它对血糖有哪些意义呢?

顾名思义,糖化血红蛋白就是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被血糖包裹后所形成的,因此,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7%,可考虑糖尿病。

我们大家知道,血糖总是会不断波动着的,我们在不同时间点测血糖,比如早晨6点、7点、8点、9点,每一次测血糖的结果都会不一样,而饭前饭后测血糖变化更大;因此,测血糖一般不稳定,会受当时许多因素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不一样,它是逐渐产生的。

一般,人血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是不会变化的,它的浓度与红细胞平均寿命密切相关,而与血糖的浓度变化无关,因此,糖化血红蛋白一旦在血中形成就不会变化的。

一般红细胞平均寿命在120天,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寿命一脉相承,是差不多的,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寿命随红细胞的寿命而较长。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是反映检测前2~3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检测的值比较稳定,对糖尿病监测有很大意义,可作为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为临床提高可靠的参考价值。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比检测血糖的优势在于: 无需空腹,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受进餐时间影响。

与血糖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更能反映长期的血糖情况,且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那么,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值有什么关系呢?

有人会问了,既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检测有优势,平时为什么还要测血糖呢?

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啊?

实际上,糖化血红蛋白并不能完全代替平均血糖值,但是通过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是可以推测出平均血糖值的,以此测算出血糖的水平,我们不妨看看这张表:从此表我们简单分析,一般当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为6%时,其对应的平均血糖值是7.0mmol/L,以此类推:7→8.6mmol/L;8→10.2mmol/L;9→11.8mmol/L;10→13.4mmol/L;11→14.9mmol/L;12→16.5mmol/L;基本可以测算出当时血糖平均水平了。

我们平时,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7%作为2型糖尿病诊断、治疗的重要判断依据。

当然,当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病人如各种贫血疾病,单纯做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就不太可靠了,就要以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值为准,判断当时血糖水平了。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