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十年代的肉真香,现在吃猪肉却吃不出香味了?

2022-08-08
4 阅读

猪吃的料不同八十年代,猪吃的都是剩菜、剩饭、青草。

记得我小时候放学回家后,父母经常督促我去野外田地里打猪草。

猪能吃的草类有很多,叫的名字可能各个地方有所不同。

比如我们豫西这边叫胖胖腿、灰灰菜、塞拉秧、面条菜、补补丁等。

有的野草猪不能吃,容易中毒,比如癞头棵、秃妮子头等。

所以打猪草也是有选择性的,不是什么野草都可以让猪吃的。

有时家里吃下剩菜、剩饭,也倒给猪吃,红薯、玉米稀饭、窝窝头、锅饼子等什么的。

八十年代的家猪,吃的都是没施用过化肥、农药的纯粮食或野草,猪肉自然营养丰富。

现在的喂养的猪吃的就不一样了,是专用的猪饲料,而且都是经过加工处理含有添加剂、增长剂等一类的东西,猪肉自然缺乏营养成份,吃起来口感自然就没那么香了。

生长期不同八十年代,一家喂养一头猪,从小猪崽到成猪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生长周期时间长、营养积累多,要么卖了换钱补贴家用;要么年底杀了卖肉,再留一点过年。

现在养猪,由于添加剂、促长剂的作用,从小猪崽子到成品猪,三、五个月左右就可以长成成品猪出售了。

这么短的时间,猪肉能积累多少营养成份呢?

吃起来能喷香可口吗?

就像稻米一样,为什么东北一年一季的大米比南方一年两到三季的大米吃起来要香甜可口呢?

是一个道理,生长时间长、日照充足,从根部吸收、积累的营养成份丰富。

生活水平不同、口感不同八十年代,人们普遍都比较穷,生活水平偏低。

一个家庭一年到头喂养一头猪不容易,即便年底杀了猪,大部分都卖肉了,只留下一点点过年家人吃,或用来招待来家拜年的亲戚们时才舍得吃。

那时候,小孩子都盼望过年,目的就是可以穿新衣服、吃一顿香喷喷的猪肉了,平时想吃猪肉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的生活条件根本不允许。

现在就不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猪肉价格又不高,可以天天吃猪肉、顿顿啃骨头了,都吃腻了,因此口感也没那么香了。

本人平时也爱吃红烧肉,可是现在总感觉还是没有八十年代儿童时期过年时吃的水煮肉香。

这就是口感问题,再好的美食,让你天天吃,也有腻味的时候。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