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主编李少君一首诗歌“夜深时”,引来骂声一片,啥原因?
谢邀!李少君的这首诗,想表达一些珍贵的东西,却总是不被人赏识,甚至不被人发现的主旨。
虽然诗可以用夸张、抽象、甚至完全是想象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情绪、认知、寓意,但是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或表述,还是不能太过脱离现实!最多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作以适当的夸张,最不应该的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
对于落叶与落花,本人自问观察的还是比较多的,也是比较仔细的。
一般地来说自然掉落的树叶,都是因为树叶逐渐失去水份而变黄、变瘦、甚至完全枯萎所至,肥厚的树叶落下基本上都是为风力所摧。
玉兰花的树叶确实比较肥大,而落下的树叶中确有极少数肥大的树叶,但是这些树叶不能算自然落下,它定是为外力(主要是风力)所摧导至!李少君这种表述与事实不符!还有玉兰花在夜晚落下后还洁白、耀眼炫目就更不符合常识了!在夜晚的背景下,即使是生在树上的玉兰花都不可能耀眼炫目,更何况是落地的玉兰花。
自然落下(非外力作用所致)的花,几乎全部都已经枯萎,至少都已明显失水、光泽黯淡,任何自然落下的花朵颜色都不可能洁白、更不可能耀眼炫目!李少君缺乏常识,这也是一些浮躁的人们常见的通病!很多所谓著名诗人根本不会花时间、花心情去做长期的、仔细地事物观察。
甚至他们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在这种心态或急功近利的主导思想的影响下,怎么可能精准传神地描述出一些具体的物象!因此缺乏常识对他们而言,也就不难理解了。
也许他们会说这是诗而不是说明文,我的理解是,诗可以超出现实,但不能无视常识,否则必然会贻笑大方!李少君这首诗语言也太过寡淡无味了!从这首诗来分析,或许仅因“认领”一词触动了李少君的灵感,除此之外实在看不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优美词句,也就是说语言上此诗不入流!思想上,个人认为李少君的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深度,给人更多感觉,只不过是无聊的“文人”在故弄玄虚,甚至无病呻吟罢了。
也许李少君的“同道者”会为其鼓与呼,认为李君抓住时代痛点、在针砭时弊或现实,从这个层面而言,确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但象李君这种水平任《诗刊》主编,《诗刊》会有什么水平、能有什么水平,也就不难推测了。
刘傲夫、贾浅浅之流与李君也能算是诗出同门了!象李君这么肤浅的思想、低下的水平,除了与一些同类水平的“诗人”互相吹捧外,又如何能慧眼识珠呢?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珠”为何物,即使珠玉在前,也只能是熟视无睹,甚至是睁眼瞎!“孬和尚做不了好斋”——我真为中国诗坛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