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周武王是不是埋在咸阳的周陵?
周陵祭祀一般为春秋两祭,清明节、中秋节时由皇帝或派朝廷命官、当地的地方官员代祭,凡遇国家有大事时另有祭祀,未有定数,或一年一祭,或一年数祭,总之,凡有重大事情或盛大庆典时都要遣官致祭文王武王陵寝。
基本信息所属类别 民俗详细信息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自古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历史人文深远宏阔,是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被称为“中国第一帝都”。
中国封建历史上140位皇帝,有28位长眠于此。
数以千计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陪葬墓,庄严雄伟,神气飘袅,使咸阳又被称为“中国金字塔之都”。
“江南才子北方将,咸阳原上埋皇上”,周文、武二王陵寝就在咸阳市北原之上,属渭城区周陵街道办事处所辖。
周文、武二王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他们同三皇五帝并称为缔造中华文明有卓越功德的明君圣主。
周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源头,对后世几千年的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影响深远。
素有礼仪之邦的华夏民族,真正意义上是从周开始,周礼制度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完善的政治、文化体系的建立。
圣人孔子更是十分推崇周礼文化,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自古就有“曲阜祭孔,咸阳祭周”的说法。
周陵同轩辕黄帝陵一样,受到后世尊崇和重视,被历代作为祭祀的帝王陵墓,从西汉年间建祠奉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祭祀历史,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独特的周陵祭祀文化,在中华祭祖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古代周陵祭祀一般为春、秋两祭,清明、中秋时由皇帝或指派朝廷命官、当地官员代祭,凡遇国家大事时另有祭祀。
周陵祭祀最早的文字记载于北魏。
祭祀大殿两边碑廊中陈列的40余块石碑,是历代周陵祭祀时所立的祭碑,其年代之连贯、数量之众多,在陕西省内乃至国内都甚为少见,现存最早的碑石是宋太祖时所立。
1934年10月,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杨虎城等在周陵祭祀,成为近代周陵最后一次祭祀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因种种原因周陵祭祀活动几经中断,上世纪80年代,经由当地政府、文管会等相关部门论证、挖掘、整理周陵祭祀流程,使得祭祀活动又重新兴起。
每年清明节前三个月,由周陵街道办事处、周陵文管所、周陵旅游景区管委会联合成立祭祀组委会,制定祭祀方案、营造祭祀氛围、发布祭祀消息。
整个祭祀活动历时三天,三天之内除清明当天上午举行祭祀大典外,主办方还会举办秦腔、文艺专场演出、书画义卖、燃放烟花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届时附近村庄的群众还会自发进行锣鼓、秧歌等助兴演出。
清明节当天上午举行周陵祭祀大典主要议程分为:一、主持人介绍与祭嘉宾。
主持人一般为当地政要,嘉宾主要为知名人士、姬氏后裔、政客、乡绅等。
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