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君主的几世是什么意思?

2022-09-17
216 阅读

西方所谓的几世,简单说在本系王室家族里,你是第几个与前人重名的人。

前人肯定是一世了。

比如前人叫张三,那就是张三一世。

家族里有了第二个叫张三的了,那就叫张三二世;有第三个叫张三的了,就是张三三世,以此类推。

这个情况仅限于本系王室家族,但不仅限于亲贵。

比如,A王室家族里有张三,B王室家族里也有张三,这俩人都可以是张三一世或几世,不同家族的张三,用“家名”来区分,而不用几世来区分。

前亲贵里有张三,再来一个张三就得叫张三二世等等,很容易理解;就算前人不是亲贵,只要他是王族,就算他最后只混了个厨子,后辈再叫张三,也得叫几世,也就是说,只看是不是王族,不看在王族内什么地位。

由于西方王室通婚这么多年,各家族之间几本都有点关联,但其实血缘关系并不亲近。

张三一世和张三二世很可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

也因此,“几世”这个叫法并不仅限于西方各君主,也包括各种其他爵位的贵族。

为什么他们这么容易重名?

三个原因。

一,名字总量太少。

以英国为例,中国人叫“取名”,英国人叫“选名”,因为他们取名是在现成的名字里“选”。

只不过,他们预备的名字总量很少,就那么几千个,再一区分男女,剩下的名字就没多少了。

人多名字少,怎么选怎么重名。

二,西方的习惯,愿意给孩子起自己喜欢的前人的名字。

换句话说,故意重名。

三,说到“几世”重复的名字主要是“教名”。

比如前两天过世的英国老太太,“伊丽莎白”是她的教名。

教名,是基督教徒出生和受洗时被取的名字。

那老太太,全名叫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

教名+自取名+姓。

英国人把姓氏放在最后,因为,英国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名,没有姓。

伊丽莎白真正的姓,姓“温莎”;她的真名,叫“亚历山德拉·玛丽”,不过这个名字也不是新造的,这是她太奶奶的名字。

她太奶奶叫“亚历山德拉·卡洛琳·玛丽·夏洛特·露易丝·朱莉亚”。

伊丽莎白是她的教名,出自《圣经》。

那你想,《圣经》一共也没提多少名字,照这玩意选现成的名字,不重名才有鬼呢。

其实伊丽莎白本可以从“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这三个名字里选一个当自己的名号。

她选的是伊丽莎白。

她也可以选叫“亚历山德拉几世”“玛丽几世”。

之所以没选,因为前边那几个亚历山德拉、玛丽都不是什么好饼,寓意不好。

其实西方人是可以自己造新名词、自己新造一个名字的。

为什么大多数人就非得跟仅有的几千个现成名字较劲,自己不造新的呢?

因为他们迷信。

《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节说:谁也不许侍奉二主。

自己取新名字,等于宣扬自己对前代所有的神、名人什么的都不满,等于反基督教。

老百姓还可以叛逆一点,但在王室这么干,宣扬自己这么叛逆的立场,那就不用混了。

所以,老百姓偶尔能蹦出几个新名字,王室成员下辈子也休想有自己的专名。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