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历史上最重要的战争是哪次?

2022-09-17
13 阅读

毫无疑问是雍熙北伐。

此战胜,则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彻底统一,一个媲美汉唐的大一统王朝诞生。

可惜,宋太宗没有柴世宗和大哥张匡胤的雄才伟略,此战一败,宋王朝再无统一可能,至宋亡也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

背景:北宋雍熙三年(也即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为收复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派遣二十万大军分兵三路伐辽。

雍熙三年正月,宋太宗发布了北伐与幽州厉兵诏,宋太宗第二次北伐拉开序幕,史称雍熙北伐。

当时他的对手辽朝的话事人是萧太后,在萧太后的管理下,辽朝国内基本稳定。

北宋君臣对于这次北伐做了长时间的准备,在70个州府内征调粮草辎重,几乎动员了本朝所有的精锐部队,参战的禁军将士有20万。

北宋这次北伐的总体战略是任命曹彬为全军主帅,统帅河阳节度使崔彦进等30多位将领,分兵三路北上。

东路军由曹彬亲自统领,崔彦进为副从雄州发兵,计划从固安前往涿州。

东路军的另外一支部队由李信统领,与曹彬的主力是同时从雄州出发,计划途经新城前往涿州,与曹彬的部队会合之后,合兵北上攻打幽州。

这次北伐的细节我就不详细说了,结局就是宋军大败。

史书记载:宋军死者数万,尸体多到让沙河为之不流。

被丢弃的宋军武器盔甲堆成了小山。

最严重的是,经过此一役,宋军不仅元气大伤,连宋太宗本人从此也失去了统一的信心,宋对辽由攻势转入守势。

后宋朝停止武力开疆拓土,全面转向守内虚外。

此次北伐失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粮草问题。

每次都是好不容易攻占了城池以后,粮草无法及时供应,导致不得不撤退,把到手的城池拱手让于敌人。

宋军的后勤补给为何如此之难呢?

当时在一场战争中,北宋的禁军是专职负责作战,粮草辎重是由转运使以及地方官吏筹集运作,这两个平行的部门在管理上相互脱节的情况时常发生。

曹彬第二次攻打涿州时,再次出现粮草无法及时供应的问题,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是遭受辽军骑兵的袭扰,也可能是后勤管理的问题,总结下来就是宋军供应粮草的后勤系统抗打击能力弱,无法急军队之所急,在管理上与前方作战部队配合技巧无法适应战场需求。

关于这个粮草供应问题,再后来,田錫就曾向宋太宗提过相关的建议,希望建立禁军自身的后勤供应系统来解决粮草供应的问题。

当然了,这是后话。

鉴于唐末五代以来军人跋扈的历史教训,这样的建议很难被采纳,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已经违背了北宋重文教轻武事的基本国策,威胁到皇权的稳固,会让皇帝如芒在背。

而以骑兵为主的辽军在解决后勤补给的问题上就容易得多。

辽军的每个作战骑兵配备三匹战马,带上一到两个家丁,在作战出发之前用马匹带足所需的必要物资,随军的两名家庭中,其中一人专门负责劫掠来获取补给,所以辽军骑兵在作战时基本都能自给自足。

尽管如此,辽军在大战之时也会组建专门的后勤系统。

相比之下,不是辽军的后勤系统有多先进,而是宋军在面对实战时,后勤系统的抗压能力确实有问题。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