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你超过了吗?

2022-08-08
14 阅读

80年代的万元户,资产相当于现在的600万到1000万。

万元户,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钱人的代名词,意思就是有10000元的存款或者是年收入上万。

知道万元户这个词的人,至少得40岁了,这是个时代的产物,来的快去的也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一篇权威学术研究报告指出,80年代的10000元相当于现在的255万。

人家是大教授,是按照物价的变化来进行核算的,但是我觉得万元户的地位远远高于现在的255万。

那时候普通工人的工资一个月是40元左右。

如果单纯以米价为参考,80年代初的大米价普遍在0.15元/斤,按月工资40元的标准来看,一个月的工资最多只够买268斤大米,以今天的物价水平来看,哪怕是5元/斤的优质大米,这笔钱在今天不过1340元,甚至达不到各地最低工资的标准。

那么40元的月薪,一年收入就是480元,要挣到10000元,需要工作20.8年。

按照现在的平均工资算,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的企业人员,平均年收入为88115元。

20.8年的话,可以挣到183万。

还是低于教授换算的255万。

但是 我们还要看一个重要的指数,那就是比例。

放在全国的话,万元户的比例不高于1%,在农村甚至低于1‰甚至更低。

中国拥有1000万以上资产的家庭有202万户,拥有600万以上资产的家庭数量超过500万户,拥有1亿元资产的家庭数量为13万户。

中国一共有4.9亿户口,有4‰的家庭有1000万的资产,有1%的家庭有600万的资产。

所以说80年代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 600-1000万元,这些钱放在现在也是一笔巨款了,只不过大城市的房价涨幅远远高于物价涨幅,所以掩盖了一些有钱人,让很多人本应该很舒服过日子,却意外变成了房奴。

我们村一个人在城里上班,媳妇在村里务农,养活了2个孩子,而且人家过得日子比我们要好得多,他们经常吃肉,我们村里种地的也就是过年才能吃上肉。

而且人家过年的时候,孩子的衣服,手里的鞭炮,甚至玩具都是我们没见过的奢侈品。

即使是这样他们家离万元户还是差得很远,我们那里十里八村没有一个万元户,即使是一个县里,万元户也是屈指可数。

当然说的是80年代的时候。

90年代人们的收入快速上升,物价也是飞涨,万元户慢慢也就成了过去式。

其实任何时代,有钱人都是少数,因为有钱没钱都是按照比例来的。

那时候大家的贫富差距不大,大家都是靠种地或者上班活着,确实是平均社会。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