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的保障时间选多久合适?

2022-08-08
16 阅读

根据我多年的保险经验,总结一个心得:重疾险要先吃饱,再吃好。

什么意思,就是保额要先买够,至于是定期终身、保不保身故、豁免都可以作为备选项。

道理很简单,保额是最终出险赔到手里的钱,是最基础的保障,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要做取舍,就要把保额放在保障的核心位置,我们来看看定期和保终身差距有多大:以目前热销的达尔文6号为例,30岁男性买,50万保额,保到70岁,交30年,基础保障+疾病关爱金,测算是5060元,50万保额,保终身,交30年,基础保障+疾病关爱金,测算是7190元。

每年差出来2130元,不少了。

保险本身就是一个动态配置的过程,不要想着一次配好,预算多就一次性买个终身,如果基础保障还没做好,买到7、80岁也不算委屈。

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能保到80岁,也和保一辈子没差了。

而且,从保险公司重疾理赔数据看,41-60岁,理赔人数最多。

这个年龄,正好又是家庭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被保人承担着沉重的家庭责任,如果一旦收入损失,对家庭的打击十分巨大,因此让重疾险优先覆盖这个年龄的风险,有必要,日后经济水平提高了,再保终身,也不晚。

买重疾险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保险条款不会看的,这篇回答就用大白话和你说说怎么买,看合同应该优先看哪几个项,哪些保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另外在文章底部我还会介绍几个目前比较优秀的重疾产品,需要的朋友也可以咨询我。

以下是我总结的重疾险挑选步骤,以及我从业10年来汇总的重疾险避坑指南。

1.保额如何选?

保额要能覆盖较大部分治疗费用, 才能起到转移风险的目的。

上图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表, 由中国精算师协会汇总各大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整理而成。

可以看到,重疾治疗费用不菲,再加上患者在治疗期间,丧失经济收入,家人也会因陪护而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家庭的经济创伤不小。

除了疾病治疗成本, 保额也应与患者在家庭经济中的贡献相关。

比如一个三口之家, 妻子全职带孩子,丈夫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那丈夫的保额不仅要覆盖疾病治疗费用,最好兼顾家庭 1-2 年生活维系的费用。

因此大白建议,成人重疾险的保额最少要30万,预算充足的话应该做到50万; 孩子的重疾险, 保底50万,基础100万。

当然,也要考虑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为了做大保额,过多的降低生活品质也是不可取的。

2.保障期限如何选?

(1) 短期还是长期?

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大白建议选长期。

因为短期(特指一年期) 没有任何优势,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一年期重疾险价格在年轻时比较便宜,但随着年龄增长,保费会越来越贵,而老了,收入会下降,整体算下来,并不划算。

第二,一年期重疾险无法保证长期续保,存在产品下架的风险,一旦停售,那就彻底失去了保障。

(2) 定期还是终身?

在长期重疾险中,又可以分为定期重疾和终身重疾。

因为人一生都有大病的风险,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80岁左右更是达到重疾发病率峰值。

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预算允许、保额足够的情况下,当然优先选择终身保障。

不过,很多家庭刚刚起步,年轻人参加工作不久,经济压力大,买足额的终身重疾险会面临比较大的经济压力。

这时可以先买一份足额定期重疾,比如保到60岁或70岁,然后在经济条件改善后及时补充好终身重疾险。

3.是否需要多次赔付?

重疾多次赔付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比如,某人不幸幼年时期因意外导致双目失明,理赔一次。

但这并不会降低患其他重疾的风险,未来还那么长,理赔过又几乎不可能再买到其他重疾险,这时多次赔付就非常有意义了。

所以在坚持“保额优先” 的大原则下,单次 or 多次,还是看预算。

能力还行,买单次赔重疾险+癌症多次赔;收入高,就买多次赔重疾险+癌症多次赔。

感受一下癌症的发病率。

男女高发大病,第一位都是癌症,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

癌症、脑中风、心梗这类疾病,又很容易复发,所以买重疾,最好是把“癌症多次赔” 带上, 还有余钱, 就把“心脑血管多次赔” 也顺手带上。

那如果要买多次赔的重疾险, 有哪些考虑要点?

主要还是看产品价格和预算。

30岁男性,买50万保额,保终身,不带身故和其他可选责任,分30年缴费, 超级玛丽 5 号( 单次赔) 每年保费5430元,健康保青春多倍版( 重疾不分3组赔3次) 每年保费7630元。

是要更便宜的价格,还是更全面的保障?

说到底还得看预算支不支持。

其次,如果是分组的产品,要看分组是否合理。

多次赔付的产品一般存在分组情况,即把重疾分成不同的组别,同一组内的重疾赔付过后, 就不再赔付了。

因为癌症、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等6种重疾,占据了重疾理赔的 80%,所以这6种高发重疾, 分布地越均匀, 我们的获赔机率就更高。

大白找了两款多次赔付重疾险分组情况,可以看到,如意金葫芦重疾险把癌症单独分了一组,而福特加把癌症和侵蚀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是只有女性才会患的重疾) 放在同一组。

癌症是非常高发的重疾,也是目前我国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男性发病率在60-70%,女性发病率高达70-80%。

把它和侵蚀性葡萄胎分为一组,会降低女性消费者的理赔概率,对女性不是很友好。

所以我们在挑选多次赔产品时,一定要看分组是否合理。

当然,市场上也存在不分组的多次赔产品。

不考虑预算, 推荐顺序:重疾不分组多次赔>重疾分组多次赔(癌症单独一组)>重疾分组多次赔(癌症未单独分组)提醒下:两次重疾赔付之间,还存在间隔期,一般为180天或365天,只有在间隔期外发病,才能得到赔付。

4.特定疾病如何选?

特定疾病额外给付,一般指的是,当被保人罹患特定疾病的时候,保险公司给付额外的保险金。

最典型的是少儿特疾,相比普通重疾只赔保额,少儿特疾能赔2-3倍保额。

虽然银保监会统一规范的28 种重疾理赔率,占到了重疾的九成以上,但要注意,少儿高发重疾和成人是不同的。

我们在挑选产品时, 就要留意这些少儿高发重疾是否包含,包含的全不全。

同时也要留意少儿特疾,额外赔付的年龄限制,越宽松越好。

像妈咪保贝(新生版),就没有理赔年龄上的限制,买多久就保多久。

此外,也要看额外赔的钱,越高当然越好。

5.缴费期限如何选?

重疾险的缴费期限,大白建议越长越好,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长期缴费经济压力小。

比如康惠保旗舰版2.0的纯重疾保障,30岁男50万保额, 保终身,10年交的话,每年需要12430元,而选择30年交,每年就只要5480元。

省下来的钱可以用于改善生活,不至于把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其次,长期缴费杠杆比更高。

因为对于长期人身险来说,一旦出险,保险公司赔付相应的保额,保险合同就终止了,后期的费用当然也就不用交了,这是十分划算的。

如果附加轻症豁免,罹患轻症即可豁免后期保费,效果会更好。

6.消费型 or 储蓄型?

首先,我们先来理清消费型重疾险、储蓄型重疾险和返还型重疾险,分别是什么,再来一一比较它们的优劣势。

消费型重疾险:不保身故,只有在罹患重疾时才赔保额,如果到期没有出险,保费就消耗掉了。

优势在于较低保费即可买到较高的保额、保障期限、保障内容比较灵活,选择余地较大。

而且保费相对比较便宜。

储蓄型重疾险:含身故责任, 被保人身故、 重疾都可以赔保额(但身故、重疾只赔一个) 。

因为人终有一死,这类保险如果保到终身,那无论如何都会赔,不会亏。

但是保费相对较贵,可能是消费型的1倍左右。

返还型重疾险:这类保险不仅被保人身故、重疾都可以赔保额(身故、重疾只赔一个) ,而且活到一定年龄,如果没理赔,能返还保费或者保额。

优势在于不管是否出险,都能获得赔付,在普通消费者中颇受欢迎, 但一般保费贵,保障责任较差。

购买重疾险时,一定要先做足保额,接下来再考虑“储蓄” 的事,因为只有充足保额才能起到转移风险的作用。

所以,如果我们的预算有限,只能买得起20万储蓄型重疾,那就不用想了,买消费型就可以了(一般建议1个成年人的重疾保额基本为30万保底)。

如果预算足够,那就看你有没有基本的理财能力和储蓄习惯了。

如果理财能力强,又能够存下钱,那也可以选择消费型产品;如果理财能力一般或者管不住自己,那还是建议选择储蓄型产品。

7.要不要选择返还型重疾险?

很多朋友出于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买返还型重疾险,到期肯定能返还保费。

既有了保障,还不花钱,实在是美滋滋。

但在大白看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建议选择返还型重疾险,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太多了,一般人很容易踩坑。

大白用某款返还型重疾险, 帮大家算一笔账。

看下来,返还型重疾险到底值不值得买,大家心里也有了想法。

大白不建议大家投保,归纳起来三个原因:1.保费贵,同等保障条件下,消费型产品价格要便宜得多(这款保险一年保费 12050 元,其中 6600元是花在了返还责任上),更适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买。

2.返还的钱并不值钱,经过几十年通胀的侵蚀,返还的钱的价值会大大降低,比如现在花 40 万购买的返还型重疾险,按照 3%的通货膨胀率来计算,30 年后返还的 40 万,只相当于现在的16万了。

3.想拿返还的钱也不容易。

我们在到达约定年龄前,不能确诊重疾,期满必须保证生存,否则这笔钱就拿不到。

如果想早点进行返还,保费就要增加,越早返还交的钱越多,总体来说并不划算。

关于大白大白独立于保险公司的第三方平台,提供专业的保险科普与测评坚持用大白话说清保险,让大家买保险不花冤枉钱。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