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其中有什么生活窍门?
2022-08-08
6 阅读
早不买猪肉,晚不卖豆腐,这是一句俗话,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有规律性的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这些俗语里所说的内容主要说得过去、是以前的情况,如今科技发达了、制作、存储条件好了,气候等因素也改变了,这些说法的也并不是太切合实际了。
这里说的时间是一早一晚,而东西是猪肉和豆腐,结合起来,说的就是其存储问题,如果搞不好,时间长了就会变坏了。
在过去,农村极少人家有冰箱,特别是温度高的季节,买得早了的猪肉,经过时间长了、过了夜了,到了第二天怕是会变坏变质,故在农村买猪肉,在吃过早饭去买新杀的猪肉才可以保证新鲜使用。
故时间长了,有早不买猪肉的说法。
但现在都无所谓了,哪家还没有冰箱呢,买各种肉放在冰箱里,吃个一段时间都不是事。
晚不买豆腐?
买个豆腐还不建议晚买?
事实上,我们经常在下午买豆腐,因为村里人全天都在做豆腐,可以随时买。
但在过去,农村人头天买的豆腐,放到了第二天就会变坏发酸,那就没得吃了。
因此,农村人为了吃到新鲜的豆腐,通常就会早起买最新做的豆腐。
时间长了,就会有晚不买豆腐说法。
过去没有冰箱这些设备,吃的都是纯天然的。
不过呢,这句俗语到了现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不必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