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制内很多临时工都成了永久工?
因为没有政治前途,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个大问题。
也有很多网友抱着这样的态度,没有编制的人员干嘛那么努力,得过且过,混日子得了。
但其实编外人员的待遇一直都摆在那里,谁都很清楚,嫌待遇低,嫌没有前途,可以选择不当编外人员,哪怕当了编外人员,也可以随时辞职的。
没要求编外人员拼命,但要有最基本的工作纪律,而不是三天两头请假,整天不干活,对得起谁呢?
这是职业态度问题,也是人生态度问题。
为了提高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镇政府出台了新的政策,为编外人员的级别晋升做了详细规定。
镇里将编外人员称为雇员,分成十级雇员到一级雇员共十个等级,试用期人员为十级雇员。
年度考核累计两次优秀的编外人员,由班子会议讨论决定晋升级别。
除了级别之外,还将编外人员的学历、职务、工龄等考虑在内,不同的编外人员,拿不同的工资。
学历最低的十级雇员,每月到手是3000元左右,硕士以上学历,且担任中层职务的一级雇员,每月拿到手超过6000元。
我们这里是广东省珠三角边缘乡镇,非广深佛莞地区,镇政府共有约300人,其中约50人是公务员,约100人是事业编制人员,还有约150人是编外人员。
另外还有100人是派驻到交警中队和派出所协助工作的辅警,也是由镇政府发工资,但不纳入此次级别晋升的范畴。
回到问题。
一,临时工是什么人?
机关单位里面的工作人员有很多种身份,整体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编制的,一种是没有编制的。
有编制的人员包括行政编制(公务员)和事业编制。
没有编制的人员都可以统称为临时工,类型更多。
包括单位职工和临工,是与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工作人员,区别在于劳动合同的期限不同,职工是长期合同,或者说永久性合同,临工则是短期合同;也还包括一些劳务派遣人员,是机关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购买服务合同,由劳务派遣公司将工作人员派驻到机关单位协助工作,由机关单位支付购买服务费用给劳务派遣公司,由劳务派遣公司给工作人员发工资和买社保。
严格意义上来说,劳务派遣人员并不属于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二,为什么要有临时工?
很简单,因为编制人员不够,忙不过来。
现在的机关单位早就跟以前不一样了,不再是一张报纸一杯茶过一天了。
现在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现在的工作要求成倍提高,现在的督导检查考核频次成倍增加,而编制人员的数量却并没有增加多少。
以乡镇为例,我所在的部门,只有一个编制,工作任务却有近十项,哪怕其中一项工作,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三,临时工为什么会成为永久工?
也很简单,临时工是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双方的劳动关系属于劳动法的范畴,而机关单位是遵守劳动法的模范单位。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总期限超过10年的,必须签订永久合同。
在机关单位里面,合同期限超过10年的工作人员,比比皆是。
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机关单位的业务必须保持稳定,否则影响的是公众利益,因此也要求人员相对稳定。
对于单位来说,只要临时工的工作态度不差,工作能力不差,机关单位一般都会选择续签合同,并最终成为永久劳动合同。
对于临时工来说,现在的就业形势并不是那么好,能够在机关单位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是很多人的选择,尤其是一些学历不那么高,能力不那么强的人。
四,临时工的出路在哪里?
很多人都会问,机关单位的临时工是否有转正的机会?
首先需要明确,所谓的“转正”是什么?
如果是指获得编制,那么只能参加公开考试;如果是转为长期合同但无编制的职工,就跟各地的政策有关了,我们这里是已经没有机会了。
临时工的出路在于考事业编制和考公务员,如果考不上,在单位里面也有一定的出路,因为很多岗位不需要编内人员担任,以乡镇为例,自来水水厂的厂长、污水处理厂的厂长,单位食堂负责人,还有一些镇属企业的职位,还有政府一些内设部门的负责人。
在我们这里,环保办主任、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水利组组长、林业组组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专职消防队队长等都由编外人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