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个藩属国,1935年仍旧在向中国朝贡,如今归属哪里?
这个藩属国,叫做坎巨提,位于帕米尔西南部。
在1963年,中、巴两国正式签订《边界议定书》,在这份条约中明确写道:我们原则上同意把“坎巨提地区”的194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巴基斯坦。
坎巨提是块飞地,在历史上和我国有着一定的联系。
当时协议能够顺利签署,与谈判代表耿飚大使的坚持有着直接关系,那么耿飚为何要提议把坎巨提划给巴基斯坦呢?
其中另有缘由。
其实坎巨提虽与我国有历史联系,但是中原王朝从没有实现过对坎巨提的直接控制。
——坎巨提一直到清朝都是我国的藩属国,它的确是朝贡体系的一部分,受到中原王朝的文化、政治影响颇深,甚至直到1935年仍旧在向中国朝贡。
但也仅限于此,坎巨提本身便是在巴基斯坦的实际控制之下的。
在1761年,当时的坎巨提正式向清王朝派出使节,成为清王朝的附庸。
可是到19世纪,英国把整个印度次大陆都变成了殖民地,其目光所至,皆是日不落帝国的“囊中之物”,因此坎巨提自然也被英国盯上。
而当时清廷正处于衰落期,因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清王朝与英属印度殖民政府在1892年达成了协议,承认坎巨提是“两属之国”。
简单来说,就是坎巨提在是清朝附属国的同时,同样也是英属印度下属的一个土邦,而这也为后来坎巨提究竟归属于谁,埋下了隐患。
进入到20世纪后,清王朝彻底走向灭亡。
不管是晚清政府,还是后来的民国政府,都没有精力、也没有条件去管理坎巨提,所以坎巨提基本上是被彻底纳入到英属殖民帝国体系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被迫推动“印巴分治”,放弃了对英属殖民地的掌控,而在原先英属印度殖民地上便形成了两个主权国家:一个是巴基斯坦,另一个则是印度。
这时已被英国间接统治数十年的坎巨提,被划给了巴基斯坦。
所以在1963年以前,虽然理论上坎巨提与中国有着历史渊源,但它实际上是被巴基斯坦所控制,巴基斯坦肯定不可能轻易放弃对这块领土的主权。
若我国反对巴基斯坦对坎巨提的领土主权,那么中、巴两国外交关系必然会受到影响。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耿彪大使坚持把坎巨提划归巴基斯坦的另一个原因是:两方之间存在利益交换——当时巴基斯坦政府同意利用喀喇昆仑走廊来交换。
很显然,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交易,因为喀喇昆仑走廊不管是在面积,还是对我方地缘战略的重要性来说,都要比坎巨提这个我们压根触碰不到的“飞地”要大得多。
喀喇昆仑山脉与坎巨提对我国而言,是完全不一样的性质,我们并没有实现过对坎巨提的直接控制,但是在历史上对喀喇昆仑山脉走廊的管控却是源远流长。
西汉时期,喀喇昆仑走廊属于汉宣帝设立的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内,在唐朝、元朝时期,中原王朝都曾经直接控制过喀喇昆仑山脉,并在这里驻防过。
但是在1963年,由于历史原因,喀喇昆仑山脉被巴基斯坦实际控制。
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英国一直通过各种手段蚕食我们边疆地区,英国在晚清政府时期还一度夺得了对喀喇昆仑山脉的实际控制权。
而在印巴分治后,喀喇昆仑山脉的主权被转交给了巴基斯坦。
对于我国来说,喀喇昆仑山脉不但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还有着非比寻常的战略价值,因为它是我国阿克塞钦地区的重要屏障之一。
阿克塞钦位于中国新疆与西藏的交汇点。
从地理上来看,是新藏公路的重要必经之地,与我国故土拉达克直接接壤;从经济价值上而言,阿克塞钦地区有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因此这里有着非比寻常的战略与经济含义。
只是阿克塞钦本身是一个相对平坦的地带,如果爆发战争,这里没有天险可以守备,因此喀喇昆仑山脉就是阿克塞钦最合适的天然屏障。
若我们可以重新获得对喀喇昆仑山脉的完全控制,那么该地区的安全就可以得到保障。
总之无论怎么看,用坎巨提换取喀喇昆仑山脉,都是一个很划算的交易了。
要知道我们并没有什么实际付出,只用一个“鸡肋”便重新得到了一块“要地”的完全控制权。
因此不管当时与巴基斯坦主持签署《中巴边境协议书》的中方代表是不是耿飚,这份协议书都是一定要签,毕竟这对于我们来说有利无害,更别说这份协议还成为了未来中、巴两国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
要知道在巴基斯坦刚建国时,与我国的外交关系并不算太好,甚至巴基斯坦还与美国签署过相关军事合作协议,中、巴两国在边境领土划界问题上也屡有争议。
但在1963年签署了《中巴边境议定书》后,代表两国的边境争端彻底结束,也为双方未来加强深度战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竟如果存在领土争端的话,又怎么可能有现在这样牢固的中、巴兄弟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