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树建的豫剧?

2022-09-21
47 阅读

总有一种过犹不及的感觉。

几十年前初次在河南电视台看李树建演的《鞭打芦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因为当时豫西老调不流行,特别是主角唱豫西老调的不多。

《鞭打芦花》不是悲情戏,是一出家庭伦理小戏。

李树建在这出戏的唱腔既区别于王二顺,又区别于王善朴,听起来还是蛮舒服的。

后来看过李树建主演的《清风亭》、《苏武牧羊》、《程婴救孤》几出苦戏后,总感觉无论唱腔还是表演都有点过了。

也许他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积累设计的唱腔,但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是不可以划等号的。

艺术除了反映真实,还必须传达美。

无论你演多悲情的戏,都不该哭得声嘶力竭。

我省有几个艺术家级别的演员,在处理苦戏唱腔时都兼顾到了艺术美。

唱祥调的闫立品、唱豫家西调的崔兰田都很擅长悲剧,其唱腔深受观众喜爱。

常香玉的《大祭桩》、陈素真的《三上轿》都是经典之作。

越调艺术家申凤梅的《李天保吊孝》也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中找好了平衡点。

李树建的哭戏独树一帜,不但影响到唱腔的娱悦性,表演也过分强调了生活真实而忽略了艺术真实。

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感觉,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