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靖康耻”和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哪个对本朝影响更大?
北宋的“靖康之耻”和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对本朝的影响,更大的是靖康之耻,因为北宋的“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宋朝的国破家亡。
靖康之耻是在宋朝与金国鉴定“海上之盟”后,两国商议联合进攻辽国,北宋希望从灭亡辽国的手中夺取燕云十六州之地,但是辽国灭亡以后,却暴露了宋军的软弱无能和统治者的昏庸无道,金兵看到北宋朝政败坏军威不振,便开始蓄意挑起边境争端,进而大举进攻北宋酿成靖康之乱,在金兵南下第一次围攻汴京时,宋徽宗赵佶想的不是积极防御备战,而是先被吓得昏迷不醒,众大臣手忙脚乱把他抢救过来后,宋徽宗就把皇位撂给钦宗,自己偷偷率先逃跑了。
而临危即位的钦宗赵桓,听到金军来攻,也是一会儿听投降派的主张逃跑,一会儿又听主战派的主张抗战,他自己慌得六神无主,搞得臣僚们也是晕头转向,几番折腾过后,好在有李纲又哭又劝以死相邀下,才使钦宗没有反复变卦答应留在京城,不过这时钦宗想逃也没有机会了。
金兵已经包围汴京并开始攻城,然而金兵的几次进攻都被李纲所率的军民挫败击退,可金兵一退,尽管李纲取得了保卫京城的胜利,但李纲等抗战派将领还是遭到了罢官贬逐的处分,投降派甚至还想绑缚李纲、种师道交给金国处斩以此来献罪。
金兵第二次围攻汴京城就更奇葩了,那位太上皇宋徽宗也不跑了,宋钦宗也不招兵勤王,奇葩的是宋徽宗父子信鬼不信人,从大街上找了个江湖骗子郭京装神弄鬼,号称“六甲神兵”,想靠这些鬼把戏来击退金兵,可城门一开,金兵蜂涌而进,轻而易举地攻陷京城外城,此时昏庸无能的宋钦宗赵桓无计可施,自己还傻傻地去金营谈判求和,梦想着靠金钱外交息事宁人,指望割地赔款就能把金兵打发走。
尽管以钦宗为首的投降派丧心病狂地奉迎金人,但金人的要求仍难得到满足,这真是天不亡人人自亡,最后钦宗也被囚禁。
金人傲慢无礼,百般羞辱,钦宗吓得毛骨悚然,金人要啥、赵桓答应给啥,金人要钱,宋朝就连忙一面搜刮民财,动辄枷杖百姓,百姓被逼自尽者无数;金军要女人,宋朝官员就赶紧一面收捕妇女,妇女不甘受辱,被折磨致死者甚众,宋朝百姓由此遭受到金兵与北宋朝廷的双重折磨与迫害,百姓苦不堪言,身陷金营的妇女甚至沦为“两脚羊”任人玩弄宰割。
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金兵“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罪行滔天,靖康之难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再加上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更是不计其数,如此惨烈的灾难,给宋人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痛,徽钦二帝及众多皇亲国戚也都被掳北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难。
土木堡之变是曾被明成祖朱棣打压过的蒙古瓦剌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强大起来,到部落首领也先继位时,就开始大肆扩张并对明朝边疆大举进攻,战败告急讯息频频传回北京,而此时正是明英宗在位期间,当战败告急的消息传到北京朱祁镇也慌了手脚,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籍贯蔚县的大太监王振离边境大同很近,王振担心老家的大批田宅财物遭到破坏,便极力怂恿英宗御驾亲征,英宗不顾大臣们反对,就命弟弟朱祁钰留守京城,自己带着仓促拼凑的五十万明军浩浩荡荡出征了,可部队到达前线看到遍地明军的尸体,又心生怯意,慌忙决定撤军返程。
兵荒马乱之际,大太监王振想的不是保家卫国,却还想着的是衣锦还乡显摆,想在家乡那里耀武扬威炫耀一番,谁料启程不久走到半道,王振又害怕大军过境会踩坏他的庄稼,就又下令明军绕道而行,如此反复折腾难免耽误行程,等到英宗带着大军来到怀来城外的土木堡时,因为王振的辎重车辆还没到,王振又下令原地扎营等待,而恰在此时蒙古的瓦剌骑兵急驰而来,追上并包围了明军,明军饥渴难耐又深陷困境,惊慌失措之下怎敌瓦剌军进攻,未经激战就全军溃败,乱军中朱祁镇也突围不成反而被俘,王振也被愤怒的将士锤死。
也先俘虏了明英宗欣喜若狂,认为奇货可居,就将明英宗朱祁镇软禁起来,打算用他来要挟明朝。
可明朝在于谦等爱国人士的运筹下,取得了保卫京城的胜利,并拥戴明代宗朱祁钰称帝。
不过由于朱祁镇过分宠信太监,造成宦官权力凌驾于朝堂之上,宦官专权把持朝政,开启了明朝宦官擅权乱政的先例,以至明王朝从此宦官势力尾大不掉,形成了后来的皇帝与太监共主天下的局面,为后世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