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莫言小说《蛙》开篇的吃煤情节?

2022-09-21
700 阅读

怎么理解?

“吃煤”是那个时代确实会发生的事情,是真实的记录。

当然不是普遍的,也只是一些个案。

而且也不是当成饭大量长期吃,也就是实在有时饿了,嘴馋,填嘴。

这个事发生,首先是要有合适的原煤块,然后发生的地区肯定是吃不饱才行。

对于煤,可以普及一个知识,很多煤确实可以吃,甚至人体也能消化一小部分。

另外,不同的煤味道也会有不同,甚至有发甜的。

我个人虽没吃过煤,但野外生存,试着尝过部分土,确实是有不同味道的。

而且很多煤也没毒,偶尔少量吃点也不会多大伤害。

莫言描写的那个年代,虽然基本不会饿死人了,但很多中国人确实吃不饱的。

特别是如果多生了几个孩子,就很困难,即使在城市里也会这样。

我家邻居,家里孩子多,他家小孩基本经常在半饥饿状态。

另外,现在年轻人觉得吃煤不可思议。

其实那时候吃各种东西。

烤蚂蚱、烤知了、烤麻雀、烤鸟蛋、烤蛇蛋,我小时候都干过吃过。

所以莫言实际是较真实反映那时情况。

实际上,最差的情况他还没写呢。

现在有些人觉得写这些是抹黑中国,拼命攻击莫言。

这是非常错误的。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没有莫言这样有良心的作家真实记录现实记录历史,又怎么能让现在的人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以便能够不再犯历史错误!其实大家如果去翻翻正式公开发行的党史、国史、军史,也会看到原来有很不如意的地方的。

有些比“吃煤”更甚。

难道也是抹黑中国?

文艺作品当然可以多描写和歌颂正面,给人激励鼓励。

但不能只有这些,一定要有记录现实、困难、非正面的,给人反思、批判和启迪。

否则,对社会是会有伤害的。

就像一个人周围都是只说他好,拍他马屁的人,这个人会怎样?

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大家说起来都认同。

但很多人,真听到逆耳的忠言,就接受不了了。

而且从历史价值看,批判性的文艺永远比歌颂性的文艺有生命力和价值。

看看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还被现代人知道和阅读观看的作品,还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有几个是歌功颂德的?

都是有深度的现实主义作品!网上真是有一帮无知无脑愚昧的暴民!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