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赵云以外,三国还有哪几位武将结局得以善终?

2022-09-22
14 阅读

三国鼎立的局面以东吴孙权称帝开始,即黄龙元年(公元229)。

赵云恰好在这一年去世。

也应该算是三国时代的最后一位跨越两个朝代,结局善终的“五虎上将”。

之后,尚称能独挡一面而且结局得到善终的武将还有廖化、马忠、王平、邓芝。

曹魏和东吴因篇幅所限,另当别论。

‬蜀汉大军的先锋一一廖化之所以将廖化排在第一位,缘于他是襄阳人,是随着关羽守护荆州的主薄,负责一州的文书档案工作。

他当然是武将,只是在关羽这位万人敌的盛名之下,轮不到廖化指挥作战。

关羽失荆州之后,局面十分混乱,廖化无奈之下投奔了东吴,但是,他“人在东吴心在蜀”,突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口吐鲜血,望后便倒……当廖化巳经毙命的消息传出后,他却连夜带着自己的老母亲西去巴蜀。

恰好在长江三峡的秭归与讨伐东吴的刘备相遇。

刘备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为宜都太守。

刘备去世后,上调成都,任丞相府参军(军事参谋)、广武都督、右车骑将军、持符节,兼任并州剌史,封中乡侯。

咸熙元年(264),蜀汉政权在邓艾的奇袭下沦陷,廖化在押往洛阳的路上去世。

‬由粮食小吏到前将军一一邓芝邓芝,字伯苗,义阳(随枣一带)新野人。

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他是东汉末年进入益州的,直到刘备入蜀,邓芝被委为郫县邸阁督(粮食管理小吏),刘备到郫县视察工作时,与邓芝作过一次谈话,刘备对他大加赞赏,之后升级为广汉郡太守,职位相当于绵阳地区行署专员。

当时刘备才逝世,孙权作何选择,诸葛亮急需得到这方面的情报便于决策,邓芝认为刘禅年龄尚幼,应派大使与东吴修好。

于是受诸葛亮的指派,只身前往东吴,邓芝口才很好,代表蜀汉政权指出了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说服孙权加强了双方的共同合作。

解除了诸葛亮北伐时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北伐驻扎汉中时,委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车骑将军,诸葛亮去世后,任军师前将军、兼领益州刺史、封阳武亭侯。

延熙十四年(251),邓芝去世。

‬蜀汉政权本土将领一一马忠马忠是诸葛亮一手培养出来的蜀汉本土干部,在诸葛亮委任的军政职务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他初为一般郡吏,刘备很欣赏他。

223年为诸葛亮门下督,诸葛亮南征时任牂柯(贵阳)太守,率军平定了当地叛乱,对地方治理釆用恩威并重的方法,当地土著认为他“甚有威惠”。

230年诸葛亮任他为丞相府参军,副长吏蒋琬署留府事。

马忠的主要功绩就是为诸葛亮把好蜀汉政权的南大门。

延熙十二年(249),马忠在任上去世。

‬大字不识的镇北大将军一一王平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

行武出身,曾经在洛阳代理校尉,也跟曹操征讨过汉中,除了刘备的“五虎上将”而外,他可能是唯一在曹操手下任职过的后蜀将军。

后来趁机投降了刘备,初为牙门将军。

王平在街亭一战出名,由于主将马谡的严重失误,致使诸葛亮准备了五年的第一次北伐中原失败。

只有王平的一千人马击鼓坚持抵抗,“惟平所领千人,呜鼓自持”(《三国志.王平传》)此战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和将军张休、李盛,罢免将军黄袭等人的兵权。

唯有王平受到特别表扬,升为参军。

建兴十二年(235)诸葛亮在武功去世,王平在处理内乱中表现出色,为稳定大局作出贡献。

建兴十五年(238),进封安汉侯,代替吴壹督统汉中各军。

延熙七年魏国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多万人进攻汉川,前锋抵达骆谷道,川中震动,涪县(今绵阳市)驻扎的大军准备援助汉中,但是王平坚持就地抵抗,固守待援。

事实证明王平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措施是正确的。

王平是典型的军人,从小在军队中服役,他认识的字不到十个,口叙文书命令却有条不乱,他让军中人给他诵读《史记》纪传,也能够正确理解。

不过,陈寿认为他性情多疑,为人自卑。

这句评价很少出现在陈寿的文字中,究竟谁是谁非,有待专家分析。

王平于延熙十一年(248)去世。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