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入疆,形成大面积湖泊。新疆气候会不会变冷?还能盛产瓜果吗?

2022-09-22
19 阅读

引水的第一目的就应该是搞农业,种瓜果。

例如美国成功的“北水南调”工程,工程主干线长约1060公里,包括33座储水设施、21个水库/湖泊和若干发电站,调水50多亿立方,干旱河谷地区灌溉面积达2000多万亩的良田,以洛杉矶为中心受益人口高达2300万。

如果这50多亿立方的水拿来人造湖泊,靠所谓水汽蒸发来改善气候,在广阔加州干旱的南部无疑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新疆沙漠区河流水资源基本就是用于工农业生产的,例如塔里木河流域、准噶尔盆地内流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高达 91%、92%。

这样的后果是导致以塔里木河为主要的入湖水量的湖群差点全部消失,例如台特玛湖,罗布泊等。

近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塔里木河尾闾才以到达台特玛湖,这个湖泊得以恢复点生机。

此外,如果水资源丰富起来,新疆是可以快速发展农业的,下图塔里木河流域耕地分布图,会发现耕地有大部分是在天山山前平原一带。

这得益于天山冰川融水丰富,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加速,水量增加、阿克苏地区山前平原得以快速的发展。

2000 年-2018年阿克苏河流域植被覆盖面积由10976.13k㎡增加到13065.00k㎡, 增长19.03%。

但同时带来的是耗水量增加,有人担心这是不可持续的,因为随着冰川的消失,水量并不能持续增加。

以上说明新疆沙漠区还是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未来引水入疆也应以人为主,不然谁给调水的成本买单呢?

同时引水入疆也要以解决我国大西北缺水问题统筹考虑,例如邓铭江院士就提出“水三线”概念统筹解决西北缺水问题。

“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中国社会经济、生态景观、气象降水等方面的天然分界线,“阳关线”是中国极度干旱区 (年均降水小于100 mm) 与干旱区的地理分界线,“奇策线”把新疆分为西北和东南两块,新疆西北有着水资源 占全疆93%、人口占87%、GDP占89%、灌溉面积占87%的显著特点。

通过调水解决西北缺水问题,显然要一步步跨越这三条线。

而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还在胡焕庸线内,引汉济渭工程正跨越胡焕庸线,未来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才真正跨越胡焕庸线。

跨越阳关线可能要更多时间了。

只要有允足的水源,包括大量湖泊,水对于温度是有调节功能的,那就印证那句: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新疆的日照时间长,对瓜果品种只有越来越好,糧食作物也会越来越好,它会有独特口感甜度,是内地无法提供的天赐糧仓,祖国好新疆好,你我齐奋发,实现中国梦!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