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总说秦始皇是暴君,可现实真的如此吗?

2022-09-22
11 阅读

秦朝灭亡的原因按照一般历史上就是“暴政”,但纵观这几年世界的乱象,总是能嗅出不一样的味道。

由于我们这个时代对秦国朝堂/后宫的情况记载并不详细,因此史料匮乏。

因此各种假设都有,但是只有一种假设能够解答所有问题。

央视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说的其实已经比较清楚了。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从下到上的不支持,整个帝国就是一个思想上分裂的状态。

各个地区复辟的力量很大,各种公知,·····于是各地暴乱不停,各种舆论乱象纷纷。

其实秦朝就是这个样子······那么秦朝最大的分歧在哪里?

秦朝朝堂上争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分封制度VS郡县制度分封是历史惯性,周朝800年,封侯封王,一起玩命打天下最后不就为了自己有个地盘吗?

这个问题其实在秦国时期就有争论,但是天下一统,整个国家是军国状态,没有讨论。

或者始皇帝意识到这个问题是个超级炸弹,只能先压下去。

但是一扫六合之后,天下大定之后,争论的状态就严重了。

郡县制主要派系:秦始皇,李斯分封制度:其他所有的派系 其实始皇帝的丞相一开始是王绾,但是史书上只有几笔,这并不正常,极有可能是始皇帝故意抹杀他的存在。

始皇帝雄才大略,高瞻远瞩,通过周王朝800年历史,知道分封下去的最后一定是周王朝,四分五裂·····但是这种战略远见,只有极少数人赞成,这里面包含李斯和赵高。

扶苏为儒生辩护了几句,就被始皇帝赶到边疆去了,为什么?

始皇帝生气的是帝国的继承人扶苏竟然不和自己一样的想法······没有站在郡县制的立场上。

始皇帝焚书坑儒,其实就是无法获得山东“公知”的支持,始皇帝泰山封禅,其实是拉拢儒生的,但是没有效果,事情越来越危险,“始皇帝死而地分”这种流言都有了,始皇帝失去了耐心,因此始皇帝发动了战争手段——大兴土木,南征北战,很简单,过去的秦国就是这么干的,转移矛盾,但这加速了帝国的崩溃。

北去匈奴,南征岭南,揭竿而起的时候,秦帝国腹地只能依靠20万“刑徒”去打仗。

沙丘之变,难道李斯真的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支持胡亥的吗?

李斯已经是皇亲国戚了,就是扶苏即位,当不成丞相,自己还是位极人臣······· 唯一的可能,就是胡亥支持郡县制度,或者和胡亥达成了交易。

因为郡县制是李斯的政治遗产,李斯不能放弃·····放弃了可能就被清算····或者李斯的意志和始皇帝一样。

这也解释一个问题:胡亥为什么把自己的几十个兄弟姐妹都弄死了····· 这不科学,讲不通,历朝历代,没有那个即位者玩这么狠!年纪都差不多的兄弟姐妹,一起从小长大的,什么仇?

什么怨?

就是清王朝九子夺嫡,最后也是软禁·····既然是一起长大的,肯定是有感情的,总不能胡亥从小就是“孤家寡人”,从小被所有兄弟姐妹孤立?

如果是这样,李斯怎么会选择支持胡亥?

始皇帝宠爱的胡亥能这么差劲?

一个皇子死于非命都是大事,何况赶尽杀绝?

这要是在其他朝代,这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只能用残暴来解释?

只能用怕弟弟们谋反来解释?

唯一的可能是胡亥是被逼的·····被李斯逼的,为什么?

你想,分封制的核心是什么?

分封,应该封谁?

自然就是皇帝的其他子女,既然皇帝子女都死光了,也就不用分封了······很明显,胡亥被吓坏了,他愤怒,恐惧,他对李斯甚至赵高失去了信任····因此,他不相信黔首真的能造反·······始皇帝有那么多子女,肯定就有那么多的后宫妃嫔,就有那么多势力,本来大家可能都指望着皇子分封,能有块自己的封地呢····这下倒好,没想到玩这么绝····他们掀起的狂风巨浪,让秦王朝失去了控制····而下面六朝余孽复辟的势力,以及当时的“公知”,山东的儒生掌握文明的话语权······儒家崇尚的“周礼”,周王朝最大的制度莫过于分封·····于是天地翻覆就不奇怪了·····帝国的系统,甚至军队都被渗透了·····无法拨乱反正····那么汉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了?

汉武帝没有这么生硬,而是推进了儒学作为官学,同时并不封禁百家,对读书人进行了一定的招安,这其实是一种话语权的争夺。

培养自己的文化精英,并分享一部分权力——做官。

而之前的八王之乱已经让整个汉帝国认识到分封不靠谱,还是郡县制度吧。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刘邦其实只比始皇帝大三岁,始皇帝死后八年就建立了汉王朝,汉王朝一开始也是进行了分封,这是对历史的妥协。

汉帝国的宏伟蓝图实际上就是始皇帝和李斯想要的,只不过,他们操之过急,失败了。

分封制到郡县制,经过百年的过渡才让人们认识到大一统的好处。

那么为什么史书上会留下暴秦的说法,说始皇帝亡于横征暴敛呢?

当年刘邦攻破咸阳,萧何没有抢夺财务,他第一件事就去了李斯府,因为李斯府邸里面有整个秦朝所有的法度。

秦国一步步的变大变强到一扫六合,这是世界公认的,因此萧何认识到秦朝制度的重要性·····刘邦分封是为了妥协,他骨子里知道天下一统的好处,白马之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整个汉帝国的制度架构其实和秦王朝是一样的,只是在秦王朝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

或者说汉王朝就是秦王朝的迭代研发的版本如果你说上一代王朝制度不行······这个可是对本朝有威胁的。

因此官方口径就放在秦朝横征暴敛之上。

这个在后世隋朝面临一个情况,即唐王朝的制度同样是在隋朝就行补丁升级之后。

因此隋朝在史书中的灭亡的原因就变成了杨广的暴虐·····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实隋朝开科举,兴运河对天下格局变化是极大的,尤其是科举考试。

一个积极改革短命的王朝之后,后面是一个长时代的大王朝。

秦短汉长,隋短唐长。

后周短而大宋长值得一提的是后周 ,秦,隋口碑不佳,但是后周不一样。

后周的柴荣甚至位列明君。

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后,并没有对后周郭威和柴荣进行抹黑,取决于赵匡胤的特质。

赵匡胤其实对自己篡位的合法性进行了批判,例如柴姓地位在宋朝就比较高。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的和杯酒削藩这个游戏一般帝王玩不转····更重要的是赵匡胤进行了极大的制度改革,防止陈桥兵变事情的发生,宋朝的制度建设在历史上也是很强大的秦王汉武,唐宗宋祖,宋祖位列千古帝王是有道理的。

溥仪退位,天下无王···封建走向共和,民国政府对社会的变革是三千年未有的,党国二世而亡·······同样很腐败····实际上也真的很腐败·····秦国的集权制度是内测版;...秦朝的集权制度是BUG暴露的公测版;汉朝的集权制度是从构架成熟到逐渐单调的1.0版;魏晋是口碑不佳、新功能繁锁冗厄的1.5版;隋王朝是大升级不稳定的2.0版;唐宋是集权制度再创口碑,又逐渐功能混乱的3.0版;元明是换了开发思路,加入最新配套技术的4.0版;清朝,则是修复了所有BUG的4.5版,集权制度完善达到功能顶峰。

却避免不了任何一款游戏,最终落后于新出大作,寿命到头的产品周期结局...(这段话引用知乎于彼朝阳)秦王朝给今天的我们依然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第一,社会变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需要百年历史。

第二,王朝必须掌握文化的话语权,维持一个国家最核心的是文化认同····第三,开疆扩土后需要缓缓而进的改变,例如将一块土地纳入国家版图后,需要推行教育,让那一块土地的后代人文化同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正式的纳入版图。

这也提醒我们,祖国统一,不光在主权上统一,人心上也要追求统一,也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本质上是教育下一代新的观念,让上一代旧观念的人自然的死去····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