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不是道德经的精髓所在?

2022-09-23
25 阅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应该是古代的心灵鸡汤,是用来迷惑大众的,是一个伪命题,目的是让人顺从专制统治,服从王权,根本不是老的思想。

老子的思想核心、精髓,是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主张“法自道出”。

水的自然之性是什么呢?

水的性真的是上善吗?

那洪水猛兽的水,水火无情的水,能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说的水的性还是善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提倡人们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是违背人的自然之性的。

普罗大众绝不甘愿处于受奴役的地位,而是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富裕才是人类的共同天性。

水虽趋静,但也不是恒静不动,静为阴,动为阳;静而养,动而生,不静无以养性,不动无以为生,动静合宜,顺乎自然,方可称道。

水能盈满而后流,能氤氲而成雨。

风调雨顺,则水不违天时,不逆人事。

河上公说“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

”春水秋霜,夏雨水而冬冰雪,动应时节的水才可称善,才值得称道。

“水善利万物”善,盈也,极也;恶亦盈也。

㨁而盈之,不若其已。

水居善利之名,实自遗其咎,非道也。

水不止善生还能毁,古今中外水患、水害从来都是农业第一大害。

传说鲧就是治水不力被杀的。

水失其道,而后人知其德。

利其然则称善,害其然则怨尤。

水气化升而为云,水气冷凝降之则为雨水,流之则成江河,滋养万物,使万物生生不息,有变化无穷之妙道。

“水善能”的表现是:润泽滋生,利益万物,方圆兼备,曲直随行,随物赋形。

水性柔“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故曰“事善能”。

水是需要治的,像都江堰那样的水利工程治理过的水才是上善之水;象当春乃发生的知时节的雨水才是上善之水。

那么帛书本甲本的“上善治水”,可能才是老子的本意,“上善若水”是王弼等为维护文化专制,推行“独尊儒术”,篡改经典而制造的一个伪命题。

上善“治水”,“恶”,不治之水。

水之利也冥冥,害也冥冥,居有害,曰不地,曰不均,曰随势,弃不足而淤积有余;予有害,曰不天,曰不调,不知成,不知止,或迟或逾;正有害,曰不治,水无常势,纵横泛滥。

万物之生焉,动静之间也。

万事有机焉,善动能把握时机,像受治之水、应时之水一样,当流则流,当止则止,此乃“动善时”之真义。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