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开着小货车四处叫卖水果的人吗?现状怎么样?
叔虽然已经不在江湖,但江湖还有叔的传说。
十天赚了三万块,还有美女送福利,这种事迹就是叔曾经创造的传奇。
这种走街串户的小生意,我可是大师级别的。
当大家都还在工厂打工的时候,我已经推着板车沿着街边叫卖了当起了老板。
果然,几年后我的装备升级了,板车换成了面包车,摆摊卖衣服,后来又换成小火车贩水果。
俗话说小生意靠守,大生意靠走。
两轮换成了四轮,自然我的生意也风生水起。
熟人朋友见了我,都不敢再以小名叫我,非得在小名后加老板两字。
牛二老板的名字就是这样叫响的。
要对得起牛二老板这个高大上的称呼,做生意就是要大进大出,大口喝酒大秤分金大块吃肉,这种理想还是要有的。
这种好事真的让我遇到了,而且还不止一次。
那时候,网络并不发达,信息也不太通畅,这种情况最适合做生意。
小生意嘛,无非就是吃个信息差。
有一次,我拉着一车衣服鞋子,走走停停,沿着省道一路往南,边卖边走,来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川南乡镇。
在当地我发现,每逢场日,就有农民用背篓背着一种新鲜竹笋在卖,一块钱一斤。
我了解这种竹笋,很好吃的,我自己也喜欢吃,城里人也喜欢吃,但价格比较贵,价钱一般在三块左右。
我察觉到里面的商机,只要拉到城里去,这个东西立马升值几倍。
一斤赚两元,一趟拉三千斤,那是要搞发财的节奏了。
我搞衣服鞋子,一个月也搞不了万把块钱,也就是能糊个口。
我向他们打听,了解到这个竹笋也就是卖十几天就没有了,而且产量也不是很大,只有附近的十几个村子才有。
事不宜迟,机不可失,我当机立断,把衣服鞋子低价抛了,剩的尾货也全部处理掉,腾出空间开始收购竹笋。
第一次不敢收太多,计划收个两千斤,但收到一千多斤就没货了。
我跟村民说明天早上我还来收,让他们多准备一点。
装好货,我马不停蹄,开车直奔五百里之外的省城而去。
我要在傍晚前赶到预定的地点,争取利用夜市的时间把货卖掉。
为了尽快出货,我定了个价格十元四斤。
新鲜的竹笋,再加上有竞争力的价格,一下子就有不少人围拢过来,并很快销售一空。
我算了一下,除去开支成本,搞一趟竹笋就赚了两千多元,比卖衣服赚得多了。
稍作休整,半夜我又开车上路了,要争取在第二天早上回到那个镇上继续收购竹笋。
到了镇上的时候,天还没亮,我拿个毯子往车厢上一躺就睡着了。
第二趟收了两千多斤,拉回来换了一个场地出货。
货还是一样的好卖,还有菜市场的小贩找我拿货的。
本来货就不够卖,但还是便宜出了一些给菜贩子,搞不好下次还有合作的机会。
就这样连续折腾了十天左右,大概赚了三万块左右,镇上的货就慢慢没有了。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赚钱这么快,身体虽然很累,但心里还是很快乐。
从此,我改行了,不再贩卖衣服百货,转身做蔬菜水果。
后来,蔬菜也不做了,以到产地拉水果到城里为主。
主要是觉得蔬菜很烦,必须很早就拉到市场,下午就没得搞了。
水果不一样,早上可以卖,下午更是好卖,晚上也有生意,卖不掉还可以自己吃过瘾。
我摆摊不喜欢固定一个位置,其实这样并不好,培养不到老顾客,我喜欢四海云游,走到那里卖到那里,其中的缘由更多的是出自个人爱好吧,就是想多看一看大好河山,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大概7年前的时候,我拉了一车蜜橘来到了康定。
康定是318国道上最重要的一个城市之一,前往拉萨的车辆、游人必经之的地方。
我的蜜橘从上千公里外拉过来的,就是想在这里卖一个好价钱,顺便看一看川藏线的风景,体验一下康定情歌的美妙。
在一个比较宽阔的地方,我把车停在了路边,旁边还有几家宾馆,人来人往的,前来住宿的游客很多,我想生意应该还是有的。
三毛钱买来的蜜橘,我在这里卖十元三斤。
这个利润看起来不错,卖出一半就有得赚了。
但有个前提,三天内必须卖完,不然果子就有坏的了。
两千多斤果子,三天卖完,应该没问题,一天几百斤而已。
到达的第一天,就卖了六百多斤。
如果第二天找到好一点的位置,我想卖个千把斤没问题吧。
第二天傍晚的时候,天很热,来了个美女和我聊天。
她先是买了几斤水果,然后对我跑这么远卖水果很感兴趣,问这问那的,还拿出一个相机征求我意见,我同意后对着我左拍右拍。
我有三顶帽子,都让我戴上逐一拍照。
特别是有一顶瓜皮帽,她觉得和我的身份很配,又多拍了几张。
从聊天中得知,她是一个人从广东自驾游过来的,她说几乎每年她都要去一趟拉萨,除了第一次跟车队外,其余的都是一个人来的。
我说,很羡慕你们这些有钱人的生活,一天到晚游山玩水不愁吃喝的。
她笑了笑说,说不必去羡慕谁,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那个晚上,她一直站在边上帮我吆喝卖货,拉人气,有顾客还帮我照应,顾客还以为她是老板一样,付钱的时候都把钱给她,搞得她挺不好意思的。
没人了,她说,等会你要请我吃宵夜,你看我都陪你卖了这么多的货。
到了晚上十点,还剩五六百斤。
她说别卖了,让我陪她吃宵夜去。
这还真高看我了,我哪里来的工夫请她吃宵夜。
我一个贩夫走卒,哪里能跟你们这些游山玩水地坐在一起。
我就说不去了,我还要卖货呢。
她扫了一眼车厢里的橘子,说就这一点,她全包了。
她说,今天白天她到一个村庄的幼儿园去看望孩子,突然有了想法,明天给他们把这蜜橘送过去。
我半信半疑的,但她立即从包里拿出一千块钱给我做定金,还让我估计一下,说个总价,明天送到地点之后把剩余的给我。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就不好再拒绝了。
我把货物盖好,一起去吃了烧烤,还喝了几瓶啤酒。
第二天,果然她让我跟着她的车来到了一个山村的幼儿园。
看得出来,她跟幼儿园的老师很熟,原来两年前她曾经在这里义务教过孩子们一个月。
当她把橘子分发给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眼中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这一次行动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她要再给我钱的时候,我拒绝了。
我说,这次善举也算有我一分就可以了。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在卖水果的三年时光里,到资阳拉过水果,去西昌拉过葡萄,到汶川拉过车厘子,到山里拉过糖心苹果,认识了很多淳朴的农民,也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
做这个小生意,很辛苦,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也就是搞个温饱而已。
想靠它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身体好的时候可以搞个几年,身体不好就不要搞了,一般人吃不消。
工作时间很长,而且很辛苦,风险系数还高。
这几年搞这个的人也多了,内卷得不行。
前天我出门一看,短短的两三百米,就有十几个小火车卖西瓜的。
你说要是天气不给力,估计很难赚得到钱。
遇上下雨天,就只有赔钱的份了。
早些年赚到点钱的人,基本都转型了,最多的就是找到合适的地方开个水果店,要不然就是转做其它的了。
干了几年还在坚持的人真不多,这不是一个长久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