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50万存款但没有房子,另一个人有100万的房子但没有存款,谁会过得更幸福?
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不用抓着题干分析了。
幸福不幸福这件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只能讨论,在这两种情况下,要怎么做才能过得幸福。
首先这个问题最大的逻辑缺陷就是只给出了非常单一的两个变量,房产和存款。
如年龄、收入、职业等其他条件一概不知的前提下,找不到一个标准参照物,你根本没有可能推测出谁幸福谁失落。
如果靠臆想,这两个人都可以很幸福,都可以很失落。
所以我们假设两个人都是30岁,且月收入均在5000-10000的前提下,简单分析谁可能更幸福,注意是可能。
(别问我收入不足一万30岁哪来的100万全款房……咱就假设这人是喝露水长大的行吗)一、只有房产的人会不会幸福有一套价值100万的房产,但没有存款。
那房子还有没有贷款要还呢?
自己的收入都用来做什么了会导致没有存款呢?
既然是拿存款和房产做比较,我们索性退一步不抬杠了,假设是全款房。
那么问题就在于收入去了哪里,既然没有存款,那我们索性也假设这些钱也没有用于投资理财。
从理性人的角度看,是否会生活幸福就取决于他的抗风险能力。
这个抗风险能力就取决于钱花去了哪里。
简单的判断就是是否配置了合理的保险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保障,不要以为那点社保医保就能保你高枕无忧,所有的钱都能拿去挥霍。
普惠型社会保障是来给你的人生兜底的,不是让你金刚不坏的。
首先在发生人身意外住院时,医保能起到的效果就非常有限。
其次,假设你得了严重的疾病,而你非常幸运地属于医保赔付范围,更加幸运的是你所需的这个入选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在你本省的医保目录也存在,而且有充足的配额给到你的医院(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说的人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知乎了解一下医保在实际执行中的一些规则和面临的一些困难)。
医保并不是100%报销费用的,重症或者疑难症的医疗花费是极高的,假设每个月完全商业自费是5-10W,医保报销80%,哦不,给报销90%吧。
剩下的5k-1w的费用,请问你没有存款,没有补充险,这钱从哪来?
所以这个只有房产的人,如果能未雨绸缪,保证自己的生活在遭遇变故时基本无忧,有一个第三方可以给予兜底,那么他就很容易在有稳定收入时,获得一个在自己生活水平下的较为“幸福”的生活。
二、只有存款的人只有存款的人,考虑起来也是一样。
在生活保障方面也需要做提前配置,毕竟对一个普通人而言,危机常有,幸运才是稀缺的。
在不考虑社会环境的前提下(买房焦虑、婚姻选择等),能够保持50W存款水平,即便在这个网上遍地都是年入百万大牛的社会里,其实不一定非要30岁,即便已经40岁、50岁,但针对个人来说也足够给人一份安全感了。
那么手里握着现金,下一步考虑的就是如何进行投资,不管是稳健型还是激进型,如果钱躺在活期账户里,那绝对是一种浪费。
债券、基金、收益型保险、养老型保险、股市、商业投资,又或者是长期银行存款。
让钱活起来,在保障自身未来的前提下,利用金融工具实现资产的增值。
有了兜底的资金,资产也能稳步增值,在物质生活中就能获得一个较为幸福的状态。
所以你明白了吗?
一个人能不能幸福面临的永远是两个问题「活下去」和「求发展」,脱离实际是讨论不了问题的,所以我们才在上面做了那么多假设。
其实上面的假设依然有很多缺陷,但已经是手动给这个题目添加尽量少的变量来达到一种可以进行理性讨论的极限了。
而且我们没有把社交、婚恋、人文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加进去,加进去就太过于复杂了。
在这里我只能单纯从钱和活着的联系层面去推测,在这两种情况下,从我的角度出发要怎么做才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