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道”是自然规律与人心无关,再强调“德”还有意义吗?
下面是我的一篇旧文,转发过来,其中有阐述道与德的关系:《老子》被后人改名为《道德经》,因为《老子》的内容,主要阐述道与德的概念。
“道”是神秘与神奇的,祂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源头;“德”也是神秘与神奇的,祂让“道”的起源得以发展丰盈、形物、成势。
在各种不同宗教的信众看来,“道”是万能的神;在无神论者看来,“道”是物理性质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是无所不知的,无所不能的上“天”。
在各种不同宗教的信众看来,“德”是神灵的期望;在无神论者看来,“德”是平衡发展的生态关系与社会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接近“德”的现代词汇是“生态环境平衡”+“开明政治”。
如果以为只要悟道(掌控科技)就可以拥有全世界,肯定是误解了。
只有让科技丰盈社会,以科学的方法治政,才是现代政治,古文合称“道德”。
古今其实是共通的。
《道德经》为什么极尽推崇统治者谦下和顺,以“海下百川”和“水至柔而利万物”来比喻引导。
这与西方首脑受制于选民的原理是一样的,因为暴政极易在政治上失势生乱,统治者的谦下更容易保持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而不是放纵欲望。
以上全文,尽在《道德经》一句: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每个新生事物都是稚弱的,需要积蓄发展,成形成势,这就是道与德的关系。
当我们迷失了自己的时候,想一想,“道”充满了整个浩瀚的星空宇宙,也在身边的空气与阳光中,甚至在我们自己身体的每一个地方。
祂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分子原子之所以能够存在,甚至都是因为有祂的缘故……https://m.toutiao.com/is/6fcQoEt/?=红金01回答了《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中国人最敬畏信仰是什么?
(13赞) -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