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白凤丸有什么功效?
乌鸡白凤丸组方为乌鸡(去毛爪肠)、人参、黄芪、山药、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丹参、鹿角霜、鹿角胶、鳖甲(制)、地黄、天冬、香附(醋制)、银柴胡、芡实(炒)、桑螵蛸、牡蛎(煅)、甘草。
方中重用乌鸡,补阴血,滋肝肾,清虚热,为君药。
人参、黄芪、山药补气健脾;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养血调经;鹿角霜、鹿角胶补肝肾,益精血;鳖甲、地黄、天冬滋补阴液,清虚热,共为臣药。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银柴胡清退虚热;芡实、桑螵蛸、牡蛎收敛固涩止带,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调经止带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乌鸡白凤丸具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可促进急性失血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增加血清促红细胞生长素(EPO)以及血清铁含量;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降低有提升作用。
乌鸡白凤丸具有止血作用,能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大鼠血浆复钙时间。
乌鸡白凤丸具有性激素样作用,可使幼年大鼠子宫、精液囊和前列腺重量增加;对摘除双侧卵巢或雄激素所致的无排卵雌性大鼠,可预防子宫和肾上腺的萎缩,提高血清雌二醇含量,促进卵泡发育和黄体形成,使子宫内膜增厚,腺体数目增多,腺上皮丰富,子宫重量增加;对去势雄性大鼠,可提高血清睾酮含量;还可降低反复刮宫导致子宫内膜受损患者的子宫内膜线粒体膜PLA2的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Ca2+,Mg2+-ATP酶活性。
乌鸡白凤丸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可升高去卵巢或维甲酸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降钙素含量,增加去卵巢大鼠表观骨密度,提高股骨三点弯曲最大载荷,可升高血清钙、血清磷含量。
乌鸡白凤丸具有保肝作用,能降低 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的血清ALT、AST 的升高,提高四氯化碳诱导的慢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的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含量;可抑制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降低血清ALT、AST、TGF-β、TNF-α和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III型胶原(PC-lII)水平,下调肝组织α-SMA阳性表达,并且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
乌鸡白凤丸具有抗炎作用, 可抑制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减少羧甲基纤维素所致的大鼠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总数。
乌鸡白凤丸具有镇痛作用,能延长腹腔注射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并减少扭体次数。
乌鸡白凤丸具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去卵巢脂代谢紊乱模型大鼠的血甘油三酯(TG)、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丙二醛(MDA),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及高脂血症家兔动物模型,乌鸡白凤丸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轻主动脉病变程度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
在临床上,乌鸡白凤丸可用于因气血双亏,阴虚有热,热扰冲任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水先期而至、经量多或经量少、午后潮热、盗汗、腰腿酸软、心烦失眠,舌质偏红,脉细数;功能性月经失调见上述证候者。
乌鸡白凤丸可用于因气血不足,阴虚有热,热迫血行所致的崩漏,症见经乱无期、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头晕、乏力、腰腿酸痛、心烦易愁,舌质偏红,脉细数;功能性子宫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乌鸡白凤丸可用于由气血虚弱,肝肾不足,虚热内扰,带脉不固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腰酸腿软、虚热盗汗,舌质偏红,脉细数。
此外,文献报道乌鸡白凤丸还可用于药物流产后出血、精液不液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