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血馒头的诈骗公司!何时才能被法律制裁?

2022-09-25
9 阅读

骗术的关键在于,只找那些生活没得选择的人下手,这些无所适从的人没得选,他们只能赌一把,看它到底是不是真的。

反正自己已经烂命一条了,输了又能怎样。

市面上的大多骗术的逻辑并不高明,仅是它太懂人性,抓住了人的痒点。

人的种种欲望就像是水痘,只要完全地体验过几次,水痘就消了,它未来就不再是痒点。

但如果一个人的痒点没被满足,那这人就会不惜成本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不惜成本地尝试」就是被骗的关键,如果不试,他的痒点就要跟着他走入坟墓,他这辈子都没机会,所以他只能赌。

骗子先把自己包装成正规的供货商,然后根据经验物色管理不太规范的企业,利用企业急于成交订单(赚钱)的心理,先多次用少量的货物与企业做生意,每次都顺利成交,然后突然提出要成交一次大单,且让企业先付费,此时有些企业主被胜利冲昏头脑后就上当了,当骗子取得货款后马上消失的无影无终。

这种利用被害人急于赚钱的心理,先用小(单)利诱惑,获取一定信任后,实施诈骗的行为,可以出现在很多行业。

世界上最成功的骗局,庞氏骗局,它高明吗?

你给对方1万,过两天对方给你2万,没有任何拐弯抹角的逻辑陷阱,但就是有人被骗。

为啥被骗?

因为只要是人类,就有情感和欲望的弱点。

有情感弱点,就一定会有某个节点放下理性的防备。

被骗的人是没得选,面前的这个骗子哪怕有90%的几率都是骗人,都有人愿意赌上自己的钱和心去试试那10%。

因为如果他这次不赌这10%,那他这辈子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实现那10%可能下的美好生活。

所以说,多数人被骗不是脑子不行,也不是理性层面的逻辑捋不清,而是摆脱不了一个困境,「由于感情和钱的匮乏,在缺少获取它们途径的情况下,将所有的赌注押在一个低成功率的骗子身上,因为这是唯一的途径和机会」《批判性思维》一书中提到,“从众效应是扭曲我们认知的罪魁祸首之一”。

类似的话,查理·芒格在《人类误判心理学》中也说过,他认为“从众效应是商业人士最糟糕的误判心理之一”。

了解了从众效应,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发生在创投圈的一些怪现象。

基金募集基本靠公关,判断风口基本靠媒体;项目获取基本靠抬价,尽职调查基本靠审计;风险控制基本靠对赌,投资勇气基本靠合投;投后管理基本靠放羊,GP收益基本靠管理费。

企业之所以这么做,主要原因就是其他人都在这么做。

“我可以准确地计算天体运行的规律,却无法预测人们的疯狂程度。

”这是牛顿在经历了“南海泡沫”之后所说的一句话。

像牛顿这样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伟大科学家尚不能免除从众效应的影响,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身处群体之中,即使群体信念错了,原则上我们是不可能看出群体在犯错,这就是所谓的真理的结构性缺陷。

所以“皇帝的新装”只不过是童话而已,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看不出群体犯错的。

即使我们看出来了皇帝新装的骗局也不敢说,即使说了也没有用。

“众人皆醉我独醒”其实是一种更可怕的状态。

因为从众效应就像一个群体信念黑洞,独自对抗黑洞的孤独感和无力感需要极大的定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实中,很多人认识到了群体信念的缺陷却始终不敢言于人前,个体的清醒在集体的狂欢中从来都不会引人注意。

从众效应是一种深深植根于每个人大脑中的信念体系,虽然我们可能察觉不到,但它一直在影响我们。

究其根源,无非就是因为大量的人都参与了这个项目,无论是同社区的居民,还是其他的高级知识分子或专业投资人员,我们相信这些参与投资的人会做出自己的判断,既然这么多人做出了同样的判断,那么这个项目一定是可行的。

事实告诉我们,诈骗者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态,制造骗局吸引了大量的人跟风跳进了陷阱。

贪婪、无知不足以解释这种盲目的跟风,即便在受伤害的人中有很多是聪明人,但共同的集体信念,哪怕是明显违背常识,也会主导群体思维。

类似的疯狂也曾经发生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英国,史称“南海泡沫”。

1720年,英国突然出现股市的热潮,原本稳定的股市,从2月开始股价飞速增长。

当时著名的科学家牛顿也投资了7000英镑入市小试牛刀,只用了短短1个月的时间,投资的本金就得到了双倍的回报。

但是作为一个对经济规律有一定了解的科学家,牛顿认为这种速度的增长是不正常的,所以他果断地抛售了手里的股票。

但事情并没有像牛顿预料的那样,在他退市之后,股市依然在增长,而且增长的速度再一次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地涌入股市。

于是,牛顿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动摇,他认为可能是自己忽略了某种商机的存在,既然这种增长可以延续,这么多人都进入了股市,说明这种增速是有道理可言的。

所以,牛顿在7月,再次进入股市,虽然进入之后,股市又迎来了一波发展的高潮,但好景不长,从8月开始一直到11月,3个月的时间,股市就跌回原来的起点,牛顿受到“南海泡沫”的影响,损失了2万英镑。

这对当时的牛顿来说,相当于他10~20年的薪水。

想要不被骗,就要理性上认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在心理层面破除自己的痒点。

然后带着自己的痒点10年、20年、甚至带进坟墓。

诚然,要逆转生理的欲望,克制基因本能,这非常难。

也正是因为它难,才有那么多人被骗。

稳定社会里,法律是为金融体制的健康存在做保护的变态社会里,法律是保护牛鬼蛇神利用金融体制大发横财的金融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被保护对象与保护机制的关系。

靠法律不如先靠自己。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