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高一的学生要不要上衔接班?
准高一的新生用不用上衔接班?
一、我不支持上衔接班。
1.上衔接班是一个心理安慰。
从学生的学习心态,认真程度,班里的学习氛围到管理者的用心程度,衔接班都不能和正式的高中相比。
这势必造成了很多学生只是随波逐流,获得一点心里安慰,我上了衔接班。
家长也会觉得,你看别人上了衔接班,我的孩子也上了。
花了钱,混了个心安。
2.很多衔接班给孩子做了夹生饭。
大多数衔接班进行两三个星期,至多一个月。
学什么?
大多数是进行高中的新课。
在较短的时间,学习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学习的内容。
这是典型的蜻蜓点水式学习,该孩子做了一锅半熟不熟的夹生饭。
学了吗?
学了!学了什么?
似乎知道一点。
但是,真的会了吗?
等到真的开学了,上过衔接班的孩子,听课的态度,学习的态度都不会像新学习一样。
听课吧,学过了!不听吧,又好像不太懂。
都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得似懂非懂。
3.成绩依赖辅导班见过太多学生,高一入学后,第一次月考成绩尚可,期中考试也还可以,但是到了期末考试,成绩后退严重。
问其原因,上过衔接班,前边的还会,后边的就不懂了。
然后寒假里再循环走老路。
甚至高中三年都是在走这样的路。
从来就没有认真的对待过课堂,从来就没有脚踏实地的对待学习。
钱花了,时间也花了,取得的效果却和付出不成正比。
二、可以上这样的衔接班不以学新课为目的的衔接班:不用高中的课本学习。
而是学习一些和高中相关或拓展的知识。
比如一些趣味数学,语文和英语的阅读,甚至是社会实践活动。
一个孩子在初升高的暑假里开始阅读英文小说。
先是阅读改编版的英语小说,不认识的单词查字典。
读完几本后,开始阅读一些浅显的英文原著。
然后阅读完哈利波特一、二册的英文版。
阅读的兴趣,持续了高中三年。
高中英语一直没有低过135分,高考考了142分。
最关键的是,高中阶段,他没有在英语上下过太多功夫,把节省的大量的时间用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
现在的高考各科试题首先考察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文本阅读,捕获并分析信息,然后解决问题。
所以,没有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读不懂文本,就很难答题。
假期里,阅读至少十本以上的高中必读书目或者其他历史、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有益书籍。
记住:切莫阅读网络、玄幻、魔幻、网游等精神鸦片,这些书籍对于高中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到大学里去看看吧不想考大学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与其在心中现象大学的样子,不如到真的大学里走一走。
不一定非得要到清北,因为能考上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是凤毛麟角,除非孩子特别优秀。
我一个朋友,利用寒暑假,带着孩子走遍了黄河以南几乎每一所985高校。
所以,用朋友的话说,高中三年,几乎没再用家长多说什么。
因为在孩子心中,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学习动机。
大年初一,拜完年后,孩子都会回到自己的书房学习。
当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我朋友的条件,但是最起码可以到所在省,市好一点的大学的校园里走一走。
如果有心仪的大学,那就去心仪的大学。
校园、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宿舍、餐厅、操场,畅想三年后在这个校园里的学习生活。
在校园里漫步,和学哥学姐们聊天,留下几张美丽的照片。
这次大学之行,留下的照片,将激励高中三年的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