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2022-09-25
6 阅读
力量美是书法美的核心价值。
但是如何才能体现这个力量,足足让写毛笔字的人苦恼了几千年。
欣赏了几位老师的讨论,都是经验之谈,受益匪浅。
已经定论的话不再重复,说一说我的研究和体会。
一,力在“理”中。
笔,纸,墨是物质,皆有其“理”。
右手臂,腕,指是“身理”。
此二理需高度和谐,形成一体,才能凝聚成笔墨中的“力”,形成点画的肌肤之丽。
二者稍有不协,病笔凸显。
二,力在“法”中。
历代先贤总结毛笔写字的“法”都是为了体现力度的。
所以必须老实遵循,走旁门左道是徒劳无功的。
三,力在“势”中。
此势乃落笔之初的取势。
按法取势后的笔杆向行笔的反方向倾斜而不是与载体垂直,推笔前行。
四,力在“快速”中。
行笔时是趁取势时的爆发力未减迅速推进,切不可缓,缓辄力退。
五,力在“涩进”中。
横行需提按,竖行当摇摆。
六,力在“紧捏”中。
用指头能使出的洪荒之力捏紧笔杆,调动了全身力气往点画上使。
七,力在“飞白”中。
用书写飞白字体的枯笔、渴笔(少墨、少水)练字。
八,力在“大字”中。
尤其是书写魏碑大字,笔笔中锋,万毫齐力。
九,力在“大草”中。
挥洒狂草的过程由速度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是全身之力。
十,力在“站立”中。
双脚立地与肩等宽,不可金鸡独立。
脚、腿、丹田、肩、肘,腕,指,诸力集于指笔,传于笔尖,“如锥划沙,如印印泥”。
有此十力,何愁字中“无力”?
请方家纠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