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游记》观音和唐僧最初都低估了西天取经的时间?

2022-09-25
11 阅读

观音敷衍,唐僧靠谱!西行取经用了整整十四年。

在取经开始之前,观音和唐僧都对取经的时间作出了判断,不过都跟最终结果相差甚远。

观音是为了敷衍金顶大仙: 原著第八回,观音接受了如来寻找来取经人的任务: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请菩萨献茶。

菩萨不敢久停,曰:“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

”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

”菩萨道:“未定,约摸二三年间,或可至此。

”要说别的神仙预估不准取经的时间完全有可能,因为路线不熟。

但是观音预估不准绝对没有可能,因为他的道场就在南海,也就是在南瞻部洲。

大唐也在南瞻部洲,李世民在地府里被称为南瞻部洲皇帝。

观音一年要从南海飞到灵山好几趟,距离速度时间,观音门清得很,根本不可能估计错误。

那她为什么要对金顶大仙说谎?

这就要看一看金顶大仙的身份。

金顶大仙住在灵山脚下的玉真观,他不是佛教中人,他是道教中人。

取经计划是在如来举办的盂兰盆会上制定的,这次盛会远在蓬莱仙岛的福禄寿三星都去参加了,住在灵山脚下的金顶大仙却未被邀请。

这就有两个可能,一是金顶大仙是个不受欢迎的邻居,二就是金顶大仙是道家驻派到灵山脚下,监视如来,收集灵山情报的间谍。

从他拦住观音打探消息的行为,可以佐证这种推测。

观音也早知他的用意,随口胡说个时间,这就叫将计就计,给他传递了一个假情报。

唐僧对困难准备不足原著十二回,唐僧得到取经任务之后,在洪福寺对他的徒弟们说: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同样在十二回中,观音留了一张简贴,上面写得明白: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

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

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唐僧是出过远门的,大唐到灵山的路程是十万八千里,而且到那就能修成正果金身,也就是成佛了,就可以飞回来不用走回来了。

所以他大概评估的时间,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是相对靠谱的。

二年到灵山,每年要走54000里,每日走不到150里。

三年到灵山,每年要走36000里,每日走不到100里。

千里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

就算唐王给了唐僧一匹驽马,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一天跑一百里应该也不是问题。

两三年跑个来回,这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五年到灵山,每年走21600里,每天走不到60里,唐代一里大概现在的450米,每天大概走27公里。

七年到灵山,每年走不到一万五千里左右,每天走42里,换算一下每天大概走19公里。

马拉松一次还得跑42公里,一般人快点走,一个小时走5公里,一天走4-6个小时,再加上骑马,五到七年也是可以走到灵山的。

实际上用了十四年,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观音光说路途遥远,却没提八十一难的事。

唐僧也没想到,被如来称为“不贪不杀,养气潜灵”的西牛贺洲有那么多想吃唐僧肉的妖怪。

二,孙悟空领的道路,不是官道,全是深山老林。

要知道陆上丝绸之路,在西汉就已经被打通了,起点正是大唐的国都长安。

长安到印度早在几百年前就有相对畅通的道路了。

可是这只领路的猴子,偏偏放着好道不走,专门往不好走的地方溜达。

有读者要问,为啥非得让猴子领路?

原著第十九回,乌巢禅师说得明白: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猴子领路这是官方的安排,猴子也是接受上级的最高指示, 你不按他领的路线走,那不就不成功果了?

三,为了完成取经路上的支线任务,耽误了很多时间。

比如,帮祭赛国找国宝,教玉华州王子练武术。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