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为什么能够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2022-09-26
7 阅读

和硕恭亲王恭亲王系被封入镶蓝旗,属于右翼近支镶蓝旗第一族。

首封王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

奕訢是道光皇帝六子。

深受宣宗皇帝喜爱,文能题诗作赋,武能策马张弓,自创刀法二十八式,道光钦赐白虹宝刀。

道光帝曾思考过奕訢为皇位继承人,他是皇四子奕詝最有力竞争者,其文治武功皆在奕詝之上,年龄仅相差一岁。

但奕訢有两点“致命伤”不如奕詝。

第一,爱新觉罗奕詝的生母是道光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全成皇后(全贵妃晋封),所以奕詝是嫡子。

而奕訢的生母是孝敬皇后(静贵妃),但这个“皇后”称号是咸丰帝继位后,于咸丰五年念及康慈皇贵太妃(静贵妃)的养育之恩追尊的,不系宣宗谥(成皇帝),不祔庙。

第二,奕詝性格内向沉稳,甚至有点不善言辞,在其师傅杜受田的教导下,稳定输出,被后世称为“以孝藏拙”。

反观奕訢,性格外向豪爽,锋芒太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不拘小节,这种性格使他敢于配合慈安慈禧两宫发动辛酉政变,而却又在后来发展洋务运动,维护爱新觉罗皇权时毫无顾忌,被他小嫂子慈禧整的死去活来的原因。

皇四子奕詝被道光皇帝立为储君,并写在了秘密立储的诏书上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咸丰帝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制度继承帝位的皇帝。

而恭亲王奕訢也被破天荒的写入了秘密立储诏书,加封为恭亲王。

在传位诏书中写进一帝一王,而且还特旨册封亲王,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另外赏赐奕訢头戴红绒结顶朝冠,身穿黄金龙纹朝服,免寻常叩拜,食亲王双俸。

同治九年,恭亲王系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二位世袭罔替的亲王。

这种超豪华的配置使得奕訢在清末朝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度使皇权,后权,王权并立,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恭亲王奕訢甚至差点改变了清王朝的命运,但最终还是功亏于溃,抱恨而亡,去世后恭亲王奕訢配享太庙。

和硕醇亲王和硕醇亲王系属八旗左翼镶白旗第一族。

首封王道光皇帝第七子和硕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道光三十年,封醇郡王,准用红绒结顶,金黄袍色。

咸丰十一年七月,赐常朝免叩,补领侍卫内大臣。

同治十一年,加封为和硕醇亲王。

奕譞的生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进宫时身份极低,仅封为常在。

后连生皇七子奕譞,皇九女寿庄公主,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地位也是坐火箭般的上升,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二月初十日,正式册封为琳贵妃,所以奕譞并不是嫡出。

但此刻他还不知道,他虽然出身不如奕詝和奕訢,但他的孙子,孙子都将成为清朝的皇帝。

醇亲王是光绪帝的生父,宣统的祖父奕譞的重大“功绩”有三,第一是配合恭亲王奕訢助慈禧成功的发动辛酉政变,自此被慈禧重用。

第二是接替被罢黜的恭亲王奕訢领衔军机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重修清漪园(颐和园)。

第三是总理节制沿海水师,管理海军衙门,建设三洋水师,成为李鸿章名义上的总管上司。

醇王视察北洋,李鸿章嘱咐李莲英照顾好醇王当然作为晚清的主宰慈禧皇太后的亲妹夫,他最尊贵的身份是他的长子爱新觉罗载湉成为了嗣承文宗大统的光绪皇帝。

醇亲王恩封世袭罔替,赏亲王双俸,赐杏黄轿。

奕譞死后,他获得了“皇帝本生考”尊号,并以皇帝之礼下葬西山香水院,园寝碑楼覆黄色琉璃瓦。

他的孙子溥仪继位后(庶出五子摄政醇亲王载沣之子)加尊“皇帝本生考祖”的尊号。

醇王园寝覆代表皇帝的黄色琉璃瓦醇王系论出身不如恭王,但论政治权利和家族地位在晚清排在诸王之上,两代醇亲王之子都是皇帝,载沣亦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二个摄政王(另一个是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其弟载涛为禁卫军大臣,军咨处事务大臣,载洵为为海军部大臣,可谓清末诸王中最为权重的王族。

和硕庆亲王首封王: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和硕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世袭罔替中兴王:和硕庆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kuāng ]庆王为右翼近支镶蓝旗第一族,与圣祖脉下直王府、慎王府,仁宗脉下惠王府以及宣宗脉下恭王府同族。

奕劻[kuāng ]虽然也是奕字辈的,但和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的尾字不同,虽是近支宗室,但已经是远房叔伯,如果要论庆王和恭王,醇王的关系,他们都有一位共同的高祖父(太爷)乾隆皇帝,而庆王奕劻的高祖母(太奶)就是著名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

其祖父是高宗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永璘和嘉庆皇帝(皇十五子颙琰,永琰)同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性格有点像他的五叔和亲王弘昼,放荡不羁,任性而为。

乾隆初封多罗贝勒,嘉庆继位后晋郡王,嘉庆二十五年三月初由庆郡王刚刚晋封和硕庆亲王,仅数天之后就病逝了。

庆亲王爵位并非初封就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亲王,而是爵位递降。

永璘去世后,庆王爵位由永璘大宗第三子绵慜承袭,降为多罗庆郡王。

绵慜去世后由继子奕綵(乾隆的第八子仪慎亲王永璇的第一子仪顺郡王绵志的第五子)承袭,道光十七年袭封多罗庆郡王,奕綵因服中纳妾问罪革爵,被解除继子关系,庆王系大宗停封。

庆王系到由大宗传承转变为小宗传承,传承关系为永璘的第五子绵悌,绵悌因是亲王庶福晋所生,所以初封仅仅为三等镇国将军,通过努力,考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后晋封为不入八分镇国公,后坐罪降爵又降回三等镇国将军,绵悌之后的传承人就是奕劻。

奕劻的生父是永璘的庶六子绵性,作为长子的奕劻十二岁时就被过继给了绵悌,而他的生父绵性又因行贿以图王爵被论罪发配。

身为绵悌继子的奕劻,承袭的爵位再降一级,已经是宗室爵位等级倒数第二位的辅国将军了,咸丰元年,庆王府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当年永璘不要皇位也要得到那座由豪华的和珅府改造的庆王府,最终被内务府从奕劻手中收走,并赐予了恭亲王奕訢,就是北京现在保存最为完好,修复最为规整的恭亲王府。

穷苦潦倒的奕劻在咸丰元年迎来了转机,作为庆王系传承者,奕劻被加封为贝子,他家和慈禧的弟弟桂祥家住邻居,经常帮懿贵妃(慈禧)和桂祥间传递家书,随着慈禧的地位的上升,忠实听话的奕劻也逐步受到重用。

除了书法水平高和贪财外,奕劻的最大“优点”就是没有主见,一切按慈禧意愿行事。

光绪二十年六月,奕劻由多罗庆郡王晋封和硕庆亲王。

光绪二十九年,授军机大臣,总理外务部、财政处、练兵处。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特命以和硕亲王世袭罔替。

庆亲王系成为了清朝历史上被册封的最后一位世袭罔替铁帽子王,也是恩封诸王中唯一一位首封王不是铁帽子的世袭罔替亲王。

庆亲王奕劻慈禧默认下,卖官鬻爵,贪污受贿的银两也让他富可敌国。

但庆王因为“忠心事主”,还是被慈禧所倚重,成为清朝晚期除恭亲王外,权利最高的亲王之一。

此三家与和硕怡亲王同为清朝恩封铁帽子王。

具体详见前文:清朝四大恩封铁帽子王在晚清时代地位高低的对比清朝八大功封铁帽子王的地位高低的对比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