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写书法多少年了?领悟到了什么?
2022-09-27
12 阅读
古人法往往写成于一瞬间之间。
奈何后学刻意摹仿其形,太似,就讥其是书奴。
据传,王羲之书《兰亭》后,回家再三而写,终不得意。
王羲之书写自己的作品反复再写,也不能再次尽如人意。
让我想起了同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
既然如此,人与人之间也肯定有差异,那艺术界的大咖又何必以一己之好恶而褒贬他人。
如康有为晚年对书法的评论,就与其书论《广艺舟双楫》前后矛盾!二王诸札及鲁公《刘中使帖》本为随手书写的一个手札。
世人却无不用心致极!然而,仿得再相似,一旦书写字帖以外的文字或回归到平日的工作或日记性书写,相似度迥异!这样学而不能致用的行为,有什么用?
观康有为行书对联与其亲笔书稿就可以证明其表里不一。
民国以前无打字复印技术,所以多靠手写。
以实用性为前提。
不似今天的书法脱离了实用性又借鉴西方的美术论对书法生硬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