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说的是什么意思?

2022-08-10
7 阅读

这是流传至今的一句顺口溜。

这个顺口溜,讲了些真实的历史故事。

但是,许多人把这句顺口溜,说成北京人油嘴滑舌;天津人能说会道;保定人奴颜婢膝,均带有贬义。

这是十分错误的。

明清时期,北京、天津和保定行政区划与功能是不一样的。

北京没设行政区,不在州府道县的编制之内。

如果北京老百姓想打官司,必须到丰台区的宛平县,现在的宛平镇。

因而,那时的北京只能叫北京城。

“京油子”名称的来历。

明清时,居住在北京城的人很不容易。

明朝在北京建的皇宫,老百姓住在皇城根下,见过大世面。

北京城帮派势力互斗,无论你是乞丐,还是无赖、妓女,还是富豪有钱人家,只要有了靠山,就能仰起脖子,抖擞起来,反之,无论穷富,只要失去靠山,会变成受压迫者。

北京城的人对这类事见得多了,必然要多长点儿心眼,采取一些自保的行为。

他们与任何人接触,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谁也不能表现出太亲近,谁也不能得罪。

如果发现风向不对,他们会马上采取措施,好汉不吃眼前亏,马上转舵。

久而久之,外地人看北京人这么势利、油滑世故,因此,称北京城人“京油子”了。

“京油子”之称就这么产生了,是历史的产物。

是某些北京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也许有人会讨厌、瞧不起,甚至鄙视“京油子”的作派。

不过,仔细看看,想想,再加以分析,正是北京人左顾右盼,如此油滑,才没犯大错误,被人随意欺负。

很显然,这是北京人只求平安的一种手段,这样做心里踏实。

“京油子”是在特殊年代环境下产生的。

现在,“京油子”内容与含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圆滑变成了谙熟人情世故,年轻人办事机动灵活。

“卫嘴子”名称的由来。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

朱棣为了保卫北京,就从家乡安徽调来了曾是自己身边的随从护卫与官员,在距北京东边天津设立了天津卫,专门用来担负北京,朱棣居住的地方的警卫和守备任务,是武装组织。

其实,天津卫就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区,是兵营。

那么,为什么会获得“卫嘴子”这个名称呢?

天津是座商业性很强的港口城市。

这里既有陆运,又有河运和海运。

天津人为了揽买卖,拿到装卸任务,就要动嘴,说服客户。

天津人经过这样长期的能说会道的磨练,久而久之给人留下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印象,口才很厉害。

就这样,社会上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卫嘴子”这个称呼。

很显然,这是由天津是座商业城市而决定的。

那么,“卫嘴子”名称就是能说会道的褒义词,并没贬义。

“保定府的狗腿子”之名又是怎么来的呢?

北京是北京城、天津是天津卫,他们都不是行政区划,只有保定设立了府衙,称之为“保定府”。

难道“保定府的狗腿子”的意思,就是说这里出奴颜婢膝的狗腿子多吗?

不是。

这里有一段历史传说故事。

据说,古代保定摔跤在全国出名,“勾腿”是他们的拿手武艺,无人可比。

清朝时,保定府“勾腿”传承人,为了生计,到北京找活干。

在京城,“勾腿”传承人多次与清军将领摔跤,每次摔跤,都是用“勾腿”把对方摔倒。

有一次,清朝某皇帝看到了“勾腿”传承人与他手下的将军摔跤。

当他看到“勾腿”传承人用“勾腿”摔倒对手,大加赞扬,说他腿上功夫厉害,便问他是哪里人?

“勾腿”传承人回应,自己是保定府的。

皇帝高兴地说:“好一个保定府的勾腿子!保定距北京城很近,你就留在我身边当差吧?

”后来,这事传了出去,在民间说成是“保定府的狗腿子”,把那个“勾”字,改成了“狗”,并把“京油子”和“卫嘴子”连在一起,编成了顺口溜“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勾”和“狗”发音相同,谐音一样,只是声调有别,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把“勾”读成了“狗”吧。

再怎么改,这个历史传说故事也是难以改变的。

至于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顺口溜与摔跤有关,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顺口溜在北京广泛流传,是在清末到解放初。

当时这句顺口溜是:“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钩腿子”,这个“钩”代替了“狗”。

综上所述,“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顺口溜产生于明清,反映了那个时期北京、天津和保定的历史事实,这里面包含着政事、经济、人文等许多内容。

这句顺口溜,把北京、天津和保定人在那个时期的社会和人物性格特征,揭示的十分生动、鲜明。

“京油子”是说北京人的人情世故,自我保护意识;“卫嘴子”是说天津人能说会道的经商头脑;“保定府的狗腿子”是说保定人武功“钩腿”是天下无敌的。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