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决定人的健康和寿命长短,如何判断元气是否充足?
元气,大家并不陌生,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武打片中,某人被打伤了,就会说已经大伤元气了,还有某些人做完手术,尤其是开胸、开腹等手术后,都说是大伤元气,需要调养。
还有些人看起来精神状态总是很好,人们就说他“元气满满”,但是,如果让大家用语言把它解释出来,就有些难了,那到底什么是元气呢?
来看看:什么是元气?
元气是人体“气”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气”,难道人体中还有很多种“气”,是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气”包括元气 、卫气、宗气、清气等。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由父母的先天之精气化生而来,并得到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相结合的一种气。
先天带来的元气只够维持7天的生命,想要活下去,就要吃东西,呼吸自然之气,因此人体的元气很大程度上受后天之本水谷精微依靠脾胃运化的影响。
因此,古代很多的医家都认为:脾胃之气既可以伤元气,而且如果元气不足,诸病丛生。
这就说明脾胃伤,而元气衰,元气衰减,就不能抵抗外邪入侵,而导致疾病。
元气既可以起到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还可以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当人体元气充足的时候,则精神充沛,脏腑功能也强健,若元气虚弱,脏腑功能也低下。
那如何判断元气是否充足?
(一)精神萎靡、面部无华当元气不足时,人的精神状态是很差的,一般表现为疲乏无力,说话声音小,总犯困,面色无华,头发枯黄、稀疏、没光泽,眼睛浑浊,如果元气充足的话,就会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说话声大,头发光亮,眼睛透亮。
(二)脾“气”差,食欲低下人体元气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后天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如果长期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脾的运化功能有问题,那么有营养的东西就不能传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没有能量和营养的滋润,身体的元气就会大大降低,出现消化能力差,食欲不佳,经常的胃肠不适等。
如果一直是一种“吃嘛嘛香”的状态,那说明元气较足。
(三)情绪低落、急躁不安、胡思乱想当伤了精之后,心火冲上,人体会表现得心烦气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说梦话,思淫、做事一直感觉力不从心。
肾气通于脑,元气充足的人,做事专注,记忆力、思维能力都是比较强的。
如何补充元气?
日常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合理饮食,不熬夜、睡眠充足,少食油腻、辛辣、冷饮类食物,减少对脾胃的损伤 ,增加体育锻炼,强心肺。
避免过度运动、过度劳累、身体不舒服不要硬抗、起居规律,情绪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