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考公务员的以二三本学生为主?985、211的学生去哪了?

2022-08-10
26 阅读

我们村有三个大学毕业生,分别是985、211、普通二本,如今已进入社会已有多年,看看他们当初的选择。

985大学生情况如下:这个985大学生,一直是学霸的存在,用现在的话来说“别人家的孩子”!被湖南的中南大学录取,当年还在村里举办了升学宴,亲戚朋友去了不少,热热闹闹的,毕竟光宗耀祖的事儿,谁家不想热闹一下呢?

四年的大学生活,他拿了两次奖学金,毕业后没有选择工作,而是报考本校的研究生,最后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留校当辅导员,“学霸”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

现在定居在那边,父母在去年跟着过去了,听说儿媳怀孕了,或许以后回来次数更少了。

211大学生情况如下:这个211大学生在本地首府上学,所学的专业是本校王牌专业——土木工程。

所以毕业季时,不少大型国企纷纷向他们专业伸出橄榄枝,最后他去了一家首府大型国企,因为专业知识扎实,领导也重点培养,如今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今后会向管理层迈进,去年外地买了房,总得来说混的还算可以。

普通二本大学生情况如下:这个普通二本大学生,所学专业是财会类,毕业后进了本地一家私企。

这家私企是搞工程的,工程项目账目繁杂,所以一天下来头昏脑涨的,所幸学到不少知识。

在工作期间,她就有跳槽的想法。

参加公考事业考,连续考了三年。

终于在前年考得了本市某学校财务科的事业编,工作如今也稳定下来,据说工作比以往轻松。

我有一次问过985这个大学生,他们宿舍的其他人毕业后去哪了?

他说他们班成绩好的,基本会选择考研;而毕业就选择参加工作的,会选择校园双选会中的大型国企和实力雄厚的民企甚至外企;但毕业就参加公考事业考的,很少。

倒是有几个参加工作两三年后参加公考上岸的,但岗位一般都会选择市级、省级。

体制内的高学历者在提拔上有很大优势,领导更愿意培养,因为将来自己的弟子平步青云了,自己也更有面子!当然要有高情商加持,而不是高学历的书呆子。

总结:不是985和211不屑于在体制内工作,而是这类院校占比少,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相比其他普通院校基数少很多。

另一个现实需要正视,每到毕业季,去985和211的院校基本都是知名企业,不是大型国企就是实力雄厚的民企,而去二三本院校校招的企业就相形见绌了,你还觉得读好的大学没用么?

高考的确是一个阶层分水岭!天之骄子往往更受社会青睐,就业选择也更广。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二三本是公考事业考主力军的原因。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