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3:0哥伦比亚刁琳宇传球惹争议,只快不稳能行吗?
中国女排以3:0拿下哥伦比亚,收获了世锦赛小组赛第2场胜利。
然而比赛结束后,刁琳宇的2次传球失误,还是引起了球迷的争论。
这2次传球都发生在2号位的背飞球,一次是与袁心玥失配,另一次是与王媛媛也没有配上。
那么,如果来看刁琳宇的“催命连环推”呢?
这样的传球是否能够战胜日本女排呢?
刁琳宇2号位传球,一味求快没立住,导致2位副攻完全没法打,反击球与攻手也配合不顺很多球迷也直言不讳,称蔡斌的这球队命门就在刁琳宇身上!即成也刁琳宇、败也刁琳宇。
通过前段时间的世界联赛来看,这句话确实还是有道理的。
本身王云蕗、王唯漪、金烨的一传,在世界联赛就不稳,刁琳宇还是一味提速传快,这种“催命连环推”,完全废掉了袁心玥高快进攻,王云蕗、金烨等也跟不上她的传球速度,都是在追着打。
1.世锦赛攻传配合有提升,2号位快球和反击球刁琳宇传不好。
当年,郎平没有选择刁琳宇,而是坚持用姚迪,现在看来不是没有理由的。
世锦赛第2场对阵哥伦比亚,我们看到刁琳宇传2号位的背飞球,简直像是“扔砖头”,扔过去的球,直接往下掉,没有球头,立不住,王媛媛、袁心玥完全没法打。
相反,丁霞、姚迪之前2号位的传球,就相对稳定得多。
高、立、稳,传过去的球还劲,立在空中能够让攻手发力打。
刁琳宇贯彻的是蔡斌的两边快速拉开的提速打法,这种打法在江苏女排早已经有运用。
张常宁、龚翔宇在4号主攻位置、2号接应位置的快速拉开,这是江苏女排标志性的打法。
由于龚翔宇与刁琳宇配合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接应打的都是强攻球,传球还是比副攻要高一些,因此龚翔宇非常适应刁琳宇甩2号位的球。
然而,王媛媛、袁心玥都是来自天津,本身实战中与刁琳宇的磨合不多。
再加上,2位副攻的脚下移动速度、扣球高度是完全不同的,要想配上副攻的快球,这个还是需要长时间的实战磨合的。
丁霞与颜妮的配合,也被球迷称之为“二八连线”,两个人从地方队,再到国家队的配合十分默契,颜妮适应球的能力也比较强,即使远网的短平快,妮姐也照样能打出进攻威力。
另外,在反击环节,刁琳宇现在的传球,与丁霞、姚迪还是有差距的。
一传到位球,刁琳宇现在分配球非常快,包括王媛媛3号位的快球,李莹的后攻,王云蕗的4号位平拉开,基本上做到了多点开花。
然而,在防守反击环节,由于起球质量不高,刁琳宇在调整传球上,不管是李盈莹,还是龚翔宇,亦或者失配的袁心玥、王媛媛,在这场对阵哥伦比亚的比赛中,都被暴露出来了。
就是刁琳宇的一波传球不稳,险些让哥伦比亚在第2局有了逆转的可能。
丁霞在第3局换上之后,也没有传出好球。
一个是丁霞现在的腰伤,限制了她的移动速度;另一个是从东京奥运会后,丁霞就没有真正主打过比赛,上场2分钟就能找到手感,这个对丁霞要求也还是太高了。
第3场对阵日本女排,真正检验刁琳宇反击传球的稳定性,丁霞也要做好上场准备。
由于阿根廷、哥伦比亚的后排防守比较差,中国女排在前2场比赛中,多板攻的来回球并不是很多,基本上在一、两板的进攻上就得分了。
然而,日本队就是“牛皮糖”打法,地面防守超强,反击球又十分迅速,中日大战几乎就是防反球中见胜负。
1.与日本打要做好拉锯战准备,反击球质量决定成功率。
要想一、两下打死日本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女排除了拼发球,破掉日本的一传,迫使其调整攻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防守反击球上的成功率。
世界联赛时,王云蕗、金烨、王唯漪的防守球并不理想,防守不到位,起球质量不高,再加上刁琳宇与攻手配合不默契,我们反击球大多是推攻,或者拍拍吊吊,反击环节能够配得上,发得上力的球很少。
经过蔡斌2个多月的集训,王云蕗的防守状态不错,王梦洁的一传卡位、防守起球的质量都比较高,对攻手进攻时的补救保护也比较到位。
应该说,我们在后排保障上是比世界联赛时有明显提升的。
后排有起球,那接下来就看刁琳宇与攻手的配合了,如果传得舒服,能够让攻手发上力,我们在反击上李盈莹、王媛媛、龚翔宇也是有很强的下球能力的。
如果反击环节,刁琳宇再次出现今天与袁心玥、王媛媛背飞直接失配的情况,一个阶段的起伏,可能就是会让日本队的气势起来,让她们压着中国队来打。
因此,刁琳宇在中日大战上,反击环节传球的质量,是中国队能够取胜日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然,我们看到刁琳宇的不足,也要肯定她的进步。
通过前2场比赛来看,她的传球稳定性比世界联赛时还要强出不少,二传能够传球趋于稳定,这也是王梦洁一传保障给力有功。
大家如何看待刁琳宇在对阵哥伦比亚,与袁心玥、王媛媛的背飞失配?
她的反击传球质量,是否是中国队拿下日本的关键呢?
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