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事件对农民来说是好还是坏?大家的想法都是什么?

2022-09-29
10 阅读

曾经听潘石屹说过,他的家乡盛产苹果,销量不好,果农收益低。

于是他帮着家乡卖苹果,当地人称自己的苹果叫“潘苹果”,效果很好,收益增加上亿人民币。

话锋一转,潘石屹虽然是笑着说的,不满或者气愤依然溢于言表。

他说他老家的人把他家的祖坟刨了,把他家祖宅上生长了多少年的柿子树等果木全刨了,在上面盖了一座简陋的、简易的果品分拣车间。

他自然不满,问他的家乡近亲,他们告诉潘石屹,地方上很够意思,刨了他的祖坟,毁了他的果木,在他的祖宅上建起了简陋、简易的果品分拣车间,给了他村里的一个叔十万块钱,那个潘石屹的叔很高兴。

玉米事件发生后,东方甄选下架了所有的相关产品。

老俞一句话说得有些悲怆:“如果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改;如果是别人的问题,那是别人的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想,当时的老俞是无奈的,是气愤的,是有点想骂人的。

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买卖上的规矩,有文化的人称之为“商道”,也就是“经商之道”,老子说“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经商无非就是财富的聚和散。

有学者指出,商道的核心就是“利他主义和长远主义”,也有人总结的更是简洁,商道的核心是人,所以有“商道靠左,人性靠右”的言论。

真正做生意做到一定层次,选项目实际上是选人。

你和什么样的人做生意,很关键!现在做生意的人,但凡有点向文化靠拢的意思,都喜欢标榜“诚”和“信”,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都是谎言和欺骗,讹诈和背叛,这样的生意伙伴,就是大家常说的“猪队友”,当然还有更不堪的词汇评论,我们点到为止,不做过分的口诛笔伐。

关注俞总很久了,他有两个特质让人担心,一是他的情怀,或者说善良。

二是他在女人方面判断上的习惯性迷失。

俞总的情怀或者说善良不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多愁善感,而是浸在他骨子里的使命和责任,谨慎和质朴。

当然我不是为俞总唱赞歌,其实我和他不熟。

我只是一直在关注新东方,关注掌控新东方的这几个人,不得已而为之,才去关注这个企业的灵魂人物——俞敏洪。

俞总在对女性的判断上习惯性迷失。

这不是我的结论,而是他的一贯的表现!具体到这次玉米事件上,某农嫂的釜底抽薪(不知道为什么几个大黄V都不约而同使用了这个词,我觉得这个词太温和了,缺少必要的感情色彩),我们就商论商来说,既然大家都认可“商场如战场”的说法,这位农嫂背后放冷枪的行为,就是标准的目光短视而且利欲熏心!心中毫无顾忌和底线,毫无利他和长远意识。

老俞以及老俞的团队,看错了这个人。

这件事对东北农民来说有什么坏处不好说,人人心里有杆秤,自有内心的判断。

可以确定一点就是不会有什么好处。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老俞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低调和隐忍,这是他们的良苦用心,也是他们的格局,我想他们考虑更多的还是东北无辜的农民和无辜躺枪的东北农业。

如果真是唯利是图,以现在的东方甄选的火爆程度,很容易挣一笔不菲的巧钱,可是俞总他们没有这么做。

我想老俞做东方甄选也是奔着行业标杆来的,他不会在这里割几把韭菜就走。

如果行内人士用心分析一下他们的商业模式,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种新的直播形式,和充斥着荧屏的寻常直播带货不一样。

由此我想到以前的一档综艺节目——欢乐中国行,这档节目主要也是唱歌,但是她仅仅唱歌吗?

看到一些当地不明真相的种植户也跑到直播间里“现身说法”,让人不免有悲哀之感,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真正的种植户,也不知道其他的种植户是怎样的观点,还是那句话,冷暖自知!抛开品质谈价格是不道德的。

市场更是多样化,农业是大问题,东北的农业更是大问题中的首要问题。

一个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毁掉这个品牌,可能就是一男一女几句话的事情。

随着事态的发展,我越来越觉得,那句“谷贱伤农”并非空穴来风,仅此一场闹剧,东北的高品质食用玉米的前景,可能就要迷雾重重,说对实际种地的农民没有影响,又怎么可能!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