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拘留债务人?标准和法律依据是什么?

2022-10-02
74 阅读

(人民)法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司法)拘留债务人(被告或被执行人)?

标准和法律依据是什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司法拘留”是拘留的一种。

人民法院对于妨害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情节严重的人,在一定期间内(十五日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妨害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情节严重之时,予以十五日以内的司法拘留。

当事人伪造、损毁重要证据、大闹法庭、侮辱和咒骂法官或者对方当事人、当场撕毁《民事判决书》、妨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损毁法庭财物等等违法行为。

人民法院执行中,被执行人暴力抗法(情节轻微)、隐匿或转移财产、逃避(规避)执行、咒骂执法人员、有执行能力而拒不执行(情节轻微)等等行为。

当事人以上违法行为,案件承办法官与庭室负责人研究后,决定对该当事人予以十五日以内的司法拘留,制作《拘留决定书》后庭长签字。

同时,承办法官必需报请院长(或主管副院长)批准(签字)后执行。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