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轨拍摄需要堆栈,应该怎么操作?
星轨拍摄需要堆栈,应该怎么操作?
星轨拍摄,常用的两种方法:直接B门长曝和连续拍摄后期堆栈合成,这里便详细说下星轨堆栈的具体操作流程:星轨前期拍摄1.设定ISO,拍摄天空的星星,在不过曝的前提下,检查天空中的星星是否出现在显示屏上,如果星星已经被拍摄到,说明ISO设置正确。
2.保持光圈与ISO参数不变,继续拍摄,调整快门时间,直到环境的明暗合适为止。
保持三种参数不变,利用遥控器进行间隔重复的拍摄,拍摄一个半小时、拍下将近一千张素材图;午门星轨前期拍摄需要注意的是3个点:1、三脚架和云台要稳在拍摄的时候,尤其是星轨,一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动辄就好几个小时。
在这几个小时的过程中,脚架和云台需要保持纹丝不动。
如果有丝毫的闪失,那么几个小时的努力就算白费了。
所以在挑选脚架的时候就需要一款重型三脚架和云台。
2、间隔拍摄设置一般会用到单反相机的“间隔拍摄”功能,并不是每个相机都有这个功能,没有的可以使用外部定时器——可编程快门线。
可编程快门线在使用间隔拍摄时需要确定几个参数,分别是拍摄间隔、拍摄次数、每次拍摄张数和开始拍摄时间,间隔时间为2s,张数最好是1000+;3、其他设置拍摄时通常选择M档,使用手动对焦。
同时,最好关闭镜头防抖、机身高感降噪、机身自动暗部补偿(尼康的D-lighting,佳能的高光优先模式、索尼和宾得的自动HDR)功能,打开反光板预升功能,以降低相机内部运算造成镜头抖动的可能性。
设置照片质量为RAW;以便保留更多的暗部高光细节,让后期有更大空间;后期常采用的是将RAW格式转化为JPEG,再一次性堆栈合成星轨。
1、转换为JPEG后,在AdobeBridge选中108张照片, 从上方菜单栏选择工具 – Photoshop – 将文件载入Photoshop图层;载入图层2、载入后,在Photoshop中形成一个包含108个图层的文件,即每张照片是一个图层。
由于在拍摄中可能会出现轻微移位,在堆栈之前先要把所有图层对齐。
在菜单栏选择编辑 – 自动对齐图层,在跳出的窗口中选“自动”,执行对齐命令需要几分钟,取决于电脑处理速度的快慢;自动对齐窗口3、在堆栈之前需要找出有光线干扰的照片,在AdobeBridge中,可以很容易发现8393和8394两张照片中有明显的光源;去除光线干扰回到Photoshop中,对这两张照片的图层添加蒙版,用黑色笔刷盖住照片中有光线干扰的区域;去除光线干扰4、之后选择菜单中图层 – 智能对象 – 转换为智能对象;转换为智能对象执行命令后所有图层合并为一个智能对象图层,如下图;智能对象图层5、这时可以进行堆栈了,选择菜单中图层 – 智能对象 – 堆栈模式 – 最大值;堆栈模式的选择其中,堆栈模式里面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平均值、中间值、最大值,平均值:简单来说就是模拟长曝光,可以有效降低噪点,提升画质,另外还能带来长爆的效果,多用于拍摄有水面、流动的云彩这样的照片;最大值:一般用于星空、星轨、车流轨迹、夏日萤火虫的后期,将最亮的点进行叠加;中间值:多用来降噪,或者“广场去人”这种照片。
6、Photoshop 堆栈后,可以看到星轨形成了,至此完成星轨堆栈,后面便是调色部分,这里便不再赘述。
效果图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需要叠加的片子数量很多,这样的方法需要一定的耐心进行操作,同时对电脑内存的要求也较高。
叠合后我们也可以在PS中对照片进行润色,调整画面的颜色、锐度和对比度等项目,让照片更加出彩。
以上内容如有帮助,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想了解更多摄影技巧,欢迎关注【墨染印画】